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初中的“排斥”转变为“爱慕”或“好奇”,有一小部分人甚至由对“异性”的好奇转变为对“性”的好奇。一些网络文学网站恰好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有性暗示的或者赤裸裸的有关性描写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的诞生牢牢地抓住了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好奇心,致使部分学生由刚开始的“好奇型”阅读转变为“沉迷型”阅读。
产生这一因素的原因有两点:其一,学校青春期教育的缺失;其二,高中生正常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如果班主任恰好发现班级有这类学生,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班主任自己也要保持正常心态,不要视之为“洪水猛兽”。处理时,既要注意对学生普及青春期心理知识,又要引导学生阅读兴趣的转变。
我的班上曾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天下晚修后,我去查宿,经过李某的床铺时,他正趴在床上用手机阅读。李某平时上课精神不济,经常有老师向我投诉他不交作业,询问他本人得到的解释是不会做,班委会给我的解释是他沉迷小说阅读,晚上常常读到凌晨两三点。我看他读得入神,走上前去,他来不及收手机,我看见了他读的小说名字是《狡猾的风水相师》,即使我没看清楚他阅读的具体内容,但他还是表现得很尴尬。为了缓解气氛,我叮嘱他早点睡觉就出了宿舍。第二天,我上网查这部小说,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部小说竟然因为有大量露骨的性描写而被各大网站封杀了。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反复咨询有经验的班主任,上网查阅处理这种问题的思路之后,我确定了一个大致的处理办法:第一,绝对保密,连他的父母也不能告诉,以免我跟家长处理思路不一致,引起我跟李某的矛盾,激化矛盾。第二,调整心态,把李某看成是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不下“坏孩子”的判断。第三,找机会跟李某做一次交流,交流的主题定为“青春期和性”,内容分为三部分:我向李某保证严守秘密,不向任何人透露;告诉他,他对性的好奇说明他是一个正常男人,但是要学会适可而止;取得了他的信任之后,开始与他聊对女生的看法,对所看小说的看法及对性的看法。整个聊天过程不谈学习,这种沉迷阅读与学习无关,与“青春期”有关。
李某并没有在谈话之后马上就从手机阅读中走出,但是他使用手机阅读的时间较之前有大幅降低,课堂精神面貌好转。之后我又问过他一次手机阅读的内容,他直接递给我手机,手机里只装了三部电子书,历史小说《张居正》和《康熙大帝》,科幻小说《三体》。知道他热爱阅读历史小说后,我在课堂上特意提问他一些需要借助历史知识问答的问题,并引导他从阅读历史小说转为读历史著作。
当然,有一部分学生是真正喜欢阅读的,但是在实现阅读爱好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一部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对阅读有错误认识,认为课外阅读是不抓紧时间学习的表现,尤其是到了升学压力最大的高中阶段,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打压致使部分热爱阅读的学生不得不由公开阅读转入更为隐蔽的“地下”,而方便阅读的工具便是手机等电子产品了。而且,相对于昂贵、厚重的纸质书籍而言,手机阅读成本较低,携带方便。电子书多数可以免费从网上下载,而随身携带的手机的触摸化、大屏化,又为阅读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
手机阅读是技术变革的产物,我们不能阻拦学生跟随时代潮流。部分学生沉迷手机阅读,也是社会或学校环境的产物,所谓,本不根治,治标至多是亡羊补牢。但是,当学生真的出现了沉迷手机阅读的现象时,班主任务必要及早分析原因,并且能顺势做出应对措施,对症下药,引导学生正视沉迷手机阅读对心理或身体的危害,然后施以“曲线救国”之法,用“丰富充实”对抗“空虚无聊和盲目好奇”,最终达成解决问题之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