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塘小学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成长路径,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该校从实际出发,确立了以项目为推手,以“高效课堂”建设为载体,以“提升质量”为追求的教学改革,在语文教学上引进主题阅读、自主识字及真情作文三个项目,以项目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力求实现教学焦点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变,让讲堂变学堂。
主题阅读。2011年,学校引进了特级教师陆恕开发的“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理念,开展主题阅读实验。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它最大的特点是,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设计。学生在同一主题下,阅读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延伸到文化,这种以主题引领的建构性阅读对学生不仅仅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促进阅读习惯的养成,提升人文养素。
自主识字。快识字、早阅读是儿童语言及智力发展的关键。2013年,长塘小学语文低年级部引进李虎老师的《小学低年级“自主识字,同步读写”实验研究》项目,在一、二年级中开展自主识字活动,让低年级小学生通过参与“看图猜读”“折叠确认”等游戏活动自觉主动地快速识字。通过一年的实验, 学生自主识字量是常规教学识字量的3到5倍。
快速作文。为了提高习作教学的效率,该校于2013年引入“真情作文”项目,多次邀请专家培训教师。学校从最初局部骨干教师参与改革,到如今人人参与习作教学改革。在教学中,使用人教版教材及配套的《真情作文》教学,抓住单元主题及体现语文素养的工具性——专题训练点,实施由课内到课外的读写一体化教学与训练,以读带写,读中悟法,以写促读,读写联动,鼓励并引导学生投入自然,感受生活,开拓视野,积极思考与练笔。如今,很多学生已走出“言之无物”“言之无序”的怪圈,变得乐写、爱写。
从主题阅读到快速识字,再到真情作文,长塘小学以语文科为切入点,有效地转变了该校老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更有效地转变了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愿说、敢说、能说,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记者观察:教育就是让人幸福
五年时间,长塘小学在努力的探索与不断的创新实践中,终于将自己的发展步伐完美地融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快速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实现了由一所农村小学向城市化小学的嬗变,以其优质的办学水平和能力赢得了当地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
思考长塘小学转型的成功,根本在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正如长塘小学校长梁小平所说,“我对教育有着非同一般的热爱”。想干事,是干好事的前提。爱教育,是干好教育的基础。长塘小学作为大朗乃至东莞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镇小学,既没有升学任务,也没有考核压力,但他们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认真态度,坚持自我加压,不断探索、思考、实践,最终实现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的大幅提升,根本在于他们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
总结长塘小学转型的成长,关键在于他们对自身的认识与突破。一所学校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离不开对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离不开对未来愿景的清晰描绘。同样,一所学样的突破发展,必须准确明晰问题的症结,必须准确定位突围的方向,必须敢于否定既有的经验。长塘小学在五年时间,经历三次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渐进过程,最终实现破茧成蝶。认识自我需要理性与智慧,自我突破需要勇气与创新。因此,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之后的突破,便成为长塘小学成长旅途中自然而然的收获。
走在长塘小学美丽的校园,走进长塘小学的课堂,你会在内心生发出一种感动。因为,你能从长塘小学孩子们的脸上阅读出由衷的自信,从长塘小学老师们的气质中品味到一份从容与温馨。细细想来,长塘小学的一切思考与实践,原本只是在为着实现一个目标:让师生因教育而幸福。
(本文图片由东莞市大朗镇长塘小学提供)
本栏责任编辑 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