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分组研讨
  文/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罗朝猛

  中小学教师的观课与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课例研讨活动的主要抓手。我曾被公派留学日本两年,近年来,也数次赴日本中小学考察交流,主动与被邀请到日本新泻大学附中、上越教育大学附中、新泻市三和村立三和中学等中小学观评课,感受到别样的日本观评课文化。

  “授业研究”:提升观评课质量的“前站”

  日本学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积累上百次的教学观摩,并在每次观摩后进行两小时左右的教案研究讨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他们认为,教师必须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必须要强化教学后的反思。

  据我了解,在日本未进行“授业研究”之前,日本中小学教师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即花上几天时间在研究课前的教案,而课后的研究往往草草收场。因为,他们研究的目的仅在追求“优良教学”,研究的方法则受到“假设—验证”的模式所支配。为此,日本学者认为,在以创造“学习”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缜密地研究课堂中的事件才是课堂研究的要义。

  何谓“授业研究”?日本知名学者、学习院大学左藤学教授将“授业研究”概述为:这是以学校为主要进修场所,以教师为主要进修单元,是草根模式的、教师焦点的、合作实施的、实践导向的,其最终目标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高课程和教学品质。在他看来,因为教师参与了“授业研究”,所以教师不再是“斯金纳箱中的白老鼠”,教师自己就是斯金纳,自己做研究。这样,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实验室,而学校就成为课程改革中心了。

  史蒂文森等著的《学习的差距》一书对日本“授业研究”做了如下描述:日本教师从一入职开始,就被要求和其他教师密切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他们认为老教师有责任带年轻教师。校长组织教师开会讨论教学方法。除了校内研讨之外,也有地区性的教研组织会议。教师们备课也是集体进行的,备完一节课后,备课组里的一位教师就会在班上试教,其他教师观课,发现问题后再一起讨论改进。他们还会请外校的教师观课评课,评课中获得高分的教师会获得奖励。

  左藤学评课“三原则”:评课实践的理论基石

  与我国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评课一样,过去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主要是观摩者针对执教者教学进行点评与提出建议。在左藤学教授看来,这种方式应当从根本上进行纠正。他认为,假定观摩者针对某个教学情境中执教者的“教法”建议另一种“教法”,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仅仅是提供了观摩者自己的“教法”而已。

  以往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话题的焦点多为教材的处理和教师的教法。因此,“怎样教”构成了校内研讨的主要话题。针对出现的此种现象,左藤学教授提出了他的“同僚性”校内评课“三原则”:第一,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教学研讨的目的不是“创造优良的教案”,而在于“创造互学关系”与“实现优质学习”。应讨论“孩子在哪些方面学习成立,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正是这种具有缜密性、准确性与丰富性的研讨过程,才可能奠定创造性教学的基础。第二,在研讨中,观摩者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透过多样心得交流来相互学习。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新闻·言论
   第07页:新闻·一线
   第08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09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0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1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2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3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4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5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6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7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8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19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0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1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2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3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4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5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6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7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8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9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0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1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对比与思考
   第32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乘法教学对比
   第33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4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5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6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7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8页:实践·“互评自改式”作文教学
   第39页:实践·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律常识教学中的运用
   第40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1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2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3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5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6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7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8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49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0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1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2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3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4页:实践·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第55页:实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第56页:实践·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实践
   第57页:管理·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第58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59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60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1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2页:管理·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第63页:班队·叙事·给我深情,还您拥抱
   第64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5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6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7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8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69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0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1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2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3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4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5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6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7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8页:随笔·教育是一种影响
   第79页:随笔·生活中的作文
   第80页:广告
   第81页:广告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广东教育综合版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74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