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就是要帮助人们恢复其对生活的信心,恢复对生活的确定感和掌控感。危机事件发生后,“事”的处理相对需要时间短,而“人”的心态恢复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关注人,学校可以做些什么?
即时即刻,启动危机干预机制。
要采取系列即刻处置的措施,将秩序带入混乱的现场。现场即刻处置包括:控制局面、提供保护、给予安抚、告知家长。
控制局面。在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学校领导、心理老师和相关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控制局面,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必要时报警求助。
提供保护。保护和提供庇护所:封锁危机事件事发现场,避免围观造成二次伤害;提供安全安置场所,对师生生命安全进行保护,确保人员安全,提供食品、药物和其他必需品等。
给予安抚。进行筛查,明确现场需要相关帮助的对象。然后,聆听和接纳,像一个关爱的父母,给予简单的心贴心的关怀。
通常,辅导者要温和地向学生介绍自己,告诉他们事情已经过去了,局面已经或正在得到控制,他们是安全的;善意的表达,“我在这儿帮你”;如果允许,触碰(轻轻碰碰);用简单的语言(过去了,没事了,安全了);讲述经历、不要强迫;情感支持,给予认同(正常、原因),受到刺激的师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包括躯体反应(例如颤抖、呕吐、头晕、胃疼等),和心理功能失调(例如严重的退行和情绪紊乱等);对即将出现的睡眠障碍和侵入有所准备(今晚有可能会做噩梦,是非常正常的,有可能睡不着觉。);预约下次会谈。
告知家长或亲人。在局面得到初步控制后,将学生交给父母、老师或其他救援人员,并交待注意事项。
制定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
一般,当天就要制定危机事件的心理干预方案。
成立危机干预小组。主要由学校领导和本校心理老师团队负责,必要时可请求外校心理老师支援。
收集和公布官方正式信息。详细了解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结果,掌握警方、医疗机构对事件及伤亡状况的正式结论、鉴定。
筛查评估事件的影响程度,确定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对象。
面向全体师生进行筛查,包括事件受害者、目击者及与当事人密切相关的人(同班同学、朋友等);与事件无关,但听说该事件后产生不良反应的人;班主任、科任老师或家长、同学、朋友通过观察发现有异常行为反应的学生等。
制定辅导方案
危机事件发生后,受不同影响程度的对象所适合的心理辅导方式、内容会有所不同。
对筛查出来的对象进行评估,根据其受影响的程度及当前状态,确定其参加个别辅导还是团体辅导,还是二种辅导都需要。(2)对有伤亡或影响严重的班级,要进行特定的团体辅导,进行告别仪式。如果是伤亡重大的事故,或者众多学生目睹事发经过且造成人员死亡的事件,应有一个全校性的哀悼仪式。
第三,实施团体心理辅导。
危机干预的团体辅导,可以通过小组辅导和班级辅导进行。前者,辅导对象为来自不同班级的受影响的程度相似的、性质相同的需要帮助者,组成小组进行团体辅导;后者是以危机事件当事者所在班级为对象进行的团体辅导。
小组团体成员以8~12人为宜,辅导的过程包括:1. 建立关系。辅导教师平和地介绍自己,简单说明团体背景及辅导要求,请小组成员轮流作自我介绍。2. 回顾事件。鼓励小组成员详细地回忆自己所目睹的事件经过。3. 情绪宣泄与支持。让小组成员充分表达情绪和想法,辅导教师共情、支持。4. 重建安全感。5. 展望未来、相互鼓励、结束。
责任编辑 邱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