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随笔·教育是一种影响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是一种影响
  文/中山市第一中学 张韶杰

  来到中山市第一中学快五年了。五年的工作和生活,有得有失。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教师,必须要先做好自己,然后去影响学生。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影响。 

  每一次走进教室前,我都振作精神,讲课时声音洪亮,充满激情。孩子们受我的感染,也都精神抖擞,即便下午第一节课也很少有人瞌睡。每一位学生的作业我不仅批改,还在后面留下一些鼓励、关切的话语。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也感染了学生,学生做生物作业不再马马虎虎,抄袭者也越来越少,对于生物课的学习也慢慢重视起来。课余时间,我会及时找作业不认真的学生谈话开导;每次晚修,我都耐心解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有一次我感冒嗓子发炎声音嘶哑,在孩子们充满关切的目光中我讲完了课,那堂课每一位学生都听得很认真。一次疏忽大意我耽误了一节课,只好在自习课补上。上课前我诚恳的给全班学生道歉,虽然下午最后一节课孩子们都很疲惫,但没有一个人脸上表现出不情愿。 

  一次期中考试后,我让每一位学生写一段五十字左右的总结,内容包括前段生物学习情况,今后生物学习计划,期末考试生物成绩目标和对老师的建议与希望。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阅读孩子们的总结,我被他们感动,也为自己感动。很多学生写道:老师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精神令我敬佩,而我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心里很是内疚,辜负了老师的教导和期望,请老师相信下一次我一定能取得进步 …… 有一位学生写道:老师由于疏忽耽误了一节课,用自习补上本没什么,但您却诚恳地向全班同学道歉,您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您的魅力深深的折服了我们,我一定会跟着您学好生物的 …… 还有一位学生写道:虽然我不喜欢理科,将来要学文科,但是看到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决定学好生物 …… 很多学生在周记里写到我:张老师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让我很是敬佩,我喜欢跟着张老师学生物 …… 

  曾经一段时间网络上出现了各种版本的“见与不见”体,学生们在微博、作文、日记中更是热衷于模仿这种文体。为了拉近和这些90后孩子的距离,我根据学生所学生物知识,也模仿“见与不见”体写了一段话:

  见与不见(生物山寨版)

  你有氧,或者没有氧, 

  细胞都能呼吸, 

  有多有少; 

  你有酶,或者没有酶, 

  代谢都能进行, 

  有快有慢; 

  你有核膜,或者没有核膜 , 

  DNA就在那里, 

  不多不少; 

  你要能量,或者不要能量, 

  物质就在那里, 

  主动被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或者,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核酸    蛋白质 

  核苷酸  氨基酸

  上生物课时我把上面这段话给学生们看,孩子们非常喜欢。

  这些小事让我想到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兆山教授的一句话: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影响,是教师借助于课堂、学科对学生进行的一种整体的影响。如果只是靠说教、管理、奖惩对学生进行教育,效果可能会打折扣。先入为主的教育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而如果教师通过自己去影响学生的性格、学生的学科兴趣以及思维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甚至能深刻影响学生的一生。想想我们自己,很多年前老师教给我们的知识或许都已遗忘,但老师对我们为人处世、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却是挥之不去、抹不掉的。

  作为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理解,对自己所教学科的态度、价值认同感,会极大的影响着孩子们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教师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他就会对学科有着深厚的情感,善于钻研、乐于学习,自然对学科知识的领会就深;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自然内化于心,这样他的学科教学就是有生命的。性格要靠性格来塑造,兴趣要靠兴趣来培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样就能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做好自己、影响他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新闻·言论
   第07页:新闻·一线
   第08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09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0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1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2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3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4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5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6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7页:重点·以改革创新精神 办人民满意教育
   第18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19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0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1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2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3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4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5页:策划·践行五大发展理念 共话教育改革创新
   第26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7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8页:人物·王树:教育的“连结”之魅
   第29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0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第31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数学课堂文化的对比与思考
   第32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小学乘法教学对比
   第33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4页:专题·香港与内地小学数学教材对比研究·香港内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材对比
   第35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6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7页:研究·崇神活动对中学生法治教育影响的调查研究
   第38页:实践·“互评自改式”作文教学
   第39页:实践·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法律常识教学中的运用
   第40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1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2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3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4页:《广东教育》理事会
   第45页:实践·提高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第46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7页:实践·2016年高考数学全国乙卷立体几何题探析
   第48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49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0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1页:实践·让单元词汇复习课“活”起来
   第52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3页:实践·基于Claroline平台“学-议-练-讲-评”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第54页:实践·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第55页:实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 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第56页:实践·高中歌唱模块教学的实践
   第57页:管理·学校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第58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59页:管理·如何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第60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1页:管理·构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第62页:管理·学校体育文化的构建与实践
   第63页:班队·叙事·给我深情,还您拥抱
   第64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5页:班队·心灵·为什么学生沉迷于手机阅读
   第66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7页:班队·高中生负面情绪疏导案例
   第68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69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0页:品牌·格桑花香满禅城
   第71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2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3页:品牌·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转型的现实追问
   第74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5页:交流·日本教师的听课与评课
   第76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7页:锐评·校园危机后,既要关注“事”,更要关注“人”
   第78页:随笔·教育是一种影响
   第79页:随笔·生活中的作文
   第80页:广告
   第81页:广告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教育是一种影响
广东教育综合版随笔·教育是一种影响78教育是一种影响 2016-08-05 2 2016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