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剑媚
2019年,生活被我过成了一团乱麻。毕业后,我就几乎没有好好看过书,没有好好规划专业发展,安于生活的平淡琐事,大学所学的东西不断往外掏,最后活成了“.”,一个小黑点。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有我自己,形单影只的就能把整个世界塞满,黑黢黢的,一丝光线也进不来。于是我也对生活感到满满的失望、疲倦,但,人哪,幸好能触底反弹,穷则思变。生活鸡毛满天飞,静不下心来看书,恰巧从朋友那里知道了樊登读书,我便开始听书。
一开始听书,我就着了迷,像是发现了新的世界。或许因为我太长时间不充电了,所听的每一本书都让我惊喜地发现我所不知道的知识,了解了我所不知道的领域。并且,听一本书就像在同时了解两个作者,一个是著书的作者,另一个就是讲书的人。讲书的人会将原著的观点讲给你听,也会添加他自己的看法,而我,也会有自己批评性的思维,感觉就像三个人在聊天。想象一下这个画面:樊登坐着在讲书,书上有一个作者凝视着他和我,而我,听着,思考着,还在做着家务。我内心既是灵动的也是宁静的,特别享受每天听书的这一段时光。
听书,学会觉察自己,自我成长
心无法静下来,一定是心灵出现了问题。于是,我静下来,听听内心,才发现,心里装满了焦虑。于是,我从“心灵”类的书开始听,《幸福的方法》《活出生命的意义》《解压全书:压力管理》《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等上百本书,反复听,反复体味,了解自己、觉察自己、接纳自己。从自我否定到悦纳自己,从挫败感到成就感,一步一步走来,何其不易!我特别庆幸听到了《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它把我从绝望的泥潭里拉了上来,毫不夸张地说这本书让我得以重生。
那几年,在学校担任班主任、科组长和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在家庭,先生由于工作关系,每周只有周日回家,我一个人带孩子,上下学的接送,早晚餐的准备,学习的辅导……但身体上的辛劳,不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心灵上的煎熬。顾及任教班级的学生,就无法陪伴家里的孩子;在校工作时间多了,在家陪孩子的时间就少了。怎么办?我很焦虑,因此常常埋怨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平衡好工作和家庭呢?为什么对自己的孩子不能多一点点耐心呢?当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犯错的时候,我的挫败感就到了极点。当我在家里配合教育,孩子还犯错的时候,我就崩溃了。
这时,《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给予我思考和力量。这本书分为四章:一是要命的四种情绪,二是关于B——你为什么会被牵着鼻子走,三是怎样应对三类病态的思维方式,四是通过练习让自己形成四个步骤的好习惯。这本书,我几乎每天都会听一遍,然后,按着书本分析自己。四种要命的情绪,我占了三种:“过分烦躁,过分生气,过分内疚”。以前我常常自责,和自己说好的不生气、不烦躁总是做不到,结果更生自己的气了。通过听书,我接纳了自己,目标有时候做不到是正常的,不断尝试就好。然后,我学习ABC模型,A指的是事情的发生,B是对这件事情的看法,C指的就是这要命的情绪。在此之前,我总想改变C(情绪),经过学习之后,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试图去改变A(事情)或者C(情绪),而是努力改变B(自己的想法)。我不断地觉察自己,写觉察日记让自己更清楚地认识ABC模型,更深刻地了解自己。例如,当孩子在学校犯错的时候,我不会因为反复教育无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