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感受到我的真诚而对我无限信任。是的,师生之间只有敞开心扉,真诚相待,彼此信任,伟大的事物才会就此发生。
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提出“好的教学是对学生的一种亲切的款待,而亲切的款待往往让主人比客人受益更多。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款待产生一个更亲切款待教师的世界。”当我们用真心对待学生的时候,学生报以我们无限的信任,我们就会拥有更大的勇气投入到教学之中。
三、教育写作,保持自我成长的勇气
每个月底读书会组织一场线上教育写作分享会,教师们结合自身写作经历分享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坚持写作,不断成长是大家的共识,正如帕尔默说的“心灵导师的力量不一定在于提供给我们好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模式回答不了教师到底是谁的这个问题。心灵导师的力量在于他们能唤醒我们内心的真谛,多年后通过回忆其当初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以重新点燃的真谛。如果与一位伟大的导师的相遇,使我们的内心发现了教师的真心,那么,回忆当初相遇的情景可能有助于我们重新建立起教学的信心。”教师阅读让我们回归本心,不忘初心,做本真的教育。同时,读书会邀请教育专家线上指导教师写作,例如撰写读后感的范例、给予写作建议、布置写作任务等。6月份共读《教学勇气》过程中,针对书友们反映共读中的疑问,读书社群开始“《教学勇气》阅读疑惑接龙”,书友们提出了“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区别”“共同体建构的原则是什么?”“伟大事物的魅力是什么”等问题,很多教师虽未曾谋面,但在群内交流互动十分活跃。月底邀请市进修学院教育专家开展《教学勇气》专题讲座,专家提出教师要将教学勇气阅读的思考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深刻理解帕尔默的思想,并布置了写作任务,要求每位书友撰写《教学勇气》教学案例。写作是最好的输出,也是提升阅读质量的最佳途径,但也是教师们最大的挑战。书友们相约共读、互相鼓励、学习分享、彼此启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读书会公众号陆续发布了20多篇经典教学案例。教育是唤醒,每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正是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浩瀚的宇宙里,每个人都是一粒沙。当我打开帕尔默的《教学勇气》,仿佛感受到沙的世界也可以不一样。“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而是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完整。”一粒沙之所以渺小卑微,是因为长期自卑看不到自己。只有认真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点、个性,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式,才能建立教师的自信。帕尔默说:“我们更多了解了自我独特性,我们就能学到展示而非掩饰自我个性的技巧,优秀的教学就产生了。”过去我总是那么自卑,和优秀的教师相比,我的教学理论基础薄弱,语言也不够风趣幽默,板书设计更是不够精美。一旦承担公开课教学,时刻的压力令我不堪重负,这样的课堂又如何与学生心灵相通呢?通过多次教学反思,自我分析,我感到自己的课堂组织能力较强,能经常启发学生思考,与学生在课堂上对话较多,因此我的课堂较为开放,侧重开发一些合适的课堂活动,这才是我的教学风格,我的教育写作也更倾向于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当我认清自己的优势,认同自己的教学风格,接纳自己的不足,内心也不再纠结。逐渐开始尝试教育写作,我的《心灵相遇一路芬芳》教学案例分析,被行明教师读书会公众号转载并得到书友们的认可与鼓励,我的内心充满欢喜,又有更大的勇气投入到教育写作之中。
(作者单位:福建莆田哲理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