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成建
作为学前教研员,我一直希望探索一条教师一旦踏入就能持续主动成长的专业发展之路。希望在这条道路上,教师基于内在动力,主动探索,享受成长的快乐。
一、发起读写成长小组
(一)成长小组的缘起
今年4月份,疫情来袭,老师停课在家一个多月,不少老师跟我说“张老师,给我们组织线上培训吧!利用这段时间提高一下专业水平。”疫情以来线上平台的教师培训活动已经很丰富了,我也经常把一些优质学习资源转发给老师们,重复组织此类活动意义不大。
基于这一情况,结合近年来关于阅读和写作促进教师成长的思考,我决定发起一个读写成长小组,把这个小组建成一个自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我按自己对共同体的期待拟了几条规定:1.小组成员每周写作一篇不少于一千字的文章;2.每月阅读一本书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3.所写作品都要公开发布在自己的自媒体账号上,并分享到微信群;4.成长小组每月组织一次线上或线下交流活动;5.未完成作业者,自动退出;6.小组成立后,不再接受新成员加入;7.小组成员尽量多元化,不限地域,不限学段。
(二)调研中反馈的问题
正式招募成员之前,我找部分教师做了个调研,大多数老师能接受这些要求,期待加入小组,同时也反馈了几个问题。
为什么每周都要写一千字?教师专业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续深入地实践、反思、阅读和写作。追求卓越的教师要习惯于随时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梳理自己的教育反思,要有用文字建构自己的教育学的勇气。写作可以促进教师对教育问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尤其是长篇写作促进作用更大。这是因为书面表达需要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下笔之前作者就要对问题有整体的、全面的、透彻的理解。这正是教师成长所追求的。
一定要公开发布吗?有些老师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没给别人看过,接受不了公开发布。公开发布有什么意义?首先,意识到将要公开发布,作者对作品的要求就会更高,除了作者的主观立场外还会带着读者立场写作。这样的写作更能促进教师对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更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其次,我希望通过写作,发出幼教声音。幼儿园教师埋头做了很多工作,但说出来的却很少,写下来发出去的更少。为了传递更多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幼儿园教师应该主动发声,让家长、社会、政府,所有应该倾听和愿意倾听学前教育声音的人,能够听到一线教师真诚的声音。
老师提出的几点问题恰恰是最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之处,也是这个共同体的特点所在,如果去掉了这几条,就跟其他读书小组没什么区别了。因此,仍旧保留在了正式发布的招募中。
(三)借助网络工具,组织报名分组
网络工具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组织管理提供了极大便利。我先用问卷星做了个报名表,在公众号上写了篇招募帖,转发到朋友圈和几个骨干教师群。两天后报名截止,共有86人报名,其中临沂的幼儿园教师占了绝大部分。报名人数超出了预期,小组成员学段多元化和地域多元化的希望却没能实现。
报名完成,如何将这80多人有效组织起来是接下来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团队人数太多,成员间的交流就会较少,关系就会冷淡。86人的团队,要想形成紧密的成员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