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智峰
在群星闪耀的人类历史星河中,总会有那么一二颗明星,在我们的人生之路上,照亮、指引甚至成全我们。于我而言,你——东坡先生——就是那样一颗无比璀璨的明星。
1037年,你出生于四川眉山岷江之畔;1978年,我出生于浙江永嘉楠溪江之畔。从年龄上说,你比我年长941岁。
一
公元1047年,10岁的你,在家随着母亲程氏读书。在读《后汉书·范滂传》时,便向母亲表明你要学习范滂的气节,做一个勇敢而正直的人,从此立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宏志。这一年,你写过一篇父亲苏洵命题的作文《夏侯太初论》(一说《黠鼠赋》),其中有“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的句子,令父亲啧啧称奇、称赏不已。
公元1988年,10岁的我,就读于家乡芙蓉村小学四年级。我第一次读到了你的《题西林壁》这首诗,惊喜地发现了在李白杜甫孟浩然白居易之外的另一片天地。从此喜欢上你的诗文,至今不废。后来,我还读到了你称赞我家乡的诗句“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更是让我相信冥冥之中我俩是有缘分的。这一年底,我的一篇习作《一只爱做梦的老鼠》被推为范文在全校传阅,这让我有了一个成为作家的梦想。
二
公元1057年,20岁的你,初到京城,在礼部省试中写就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你的立论“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令主考官欧阳修眼前一亮、拍案叫绝,却又因为他“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事后他才发现此文的作者居然是“眉山苏轼”,于是他对副主考梅尧臣说:“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之后的礼部复试,你以《春秋》对义名列第一。殿试则中进士乙科,与18岁的弟弟苏辙一起被仁宗皇帝誉为“吾今又为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
公元1998年,20岁的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此时的我已发现自己并非一块当作家的料,于是转而为成为一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而努力。在大量读你的诗文之外,我多次研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从你的人生华章中汲取了不少养分。我还曾结合英文原著,花了不少时间来比较张振玉和宋碧云两个译本的异同:张的译本常有自己的发挥,多用四字句,文言与白话夹杂,较有民国之风;而宋的译本则更贴近原著,语言也更平实,因而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那时的我未曾想过,这段经历在近20年之后会成为自己开设关于你的选修课程的原动力之一。
三
公元1067年,30岁的你相继失去了两位至亲:原配妻子王弗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