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也谈乡村新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最让M老师苦恼的是,很多家长根本不配合学校工作,基本上不管孩子的学习。打电话、微信沟通,没用。“班上有个嘴唇有问题的学生小D,说话基本没人能听懂,学拼音老火。放学后,留小D听写,回家让家长听写,发视频。家长根本不当一回事,经常挂断我的电话,或者不接,也不说明理由,”M老师流露出一丝忧虑:“乡村学生家长大多是‘养’,而‘育’的意识欠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落后或欠缺的问题亟需解决。”

    M老师无不担忧地说:“很多乡镇学校存在师资薄弱的问题,教师很难实现专业对口。本来招聘的是音体美老师,却被安排教语文、数学,很多班一周上不到一节体育、音乐课,艺体课程只是一种摆设。学生怎么全面发展?我很希望能够解决专业对口的问题,即使我知道在乡村基本上无法实现,还是存有一点点期待。”

    考上特岗教师之前的M对教书育人有一种美好的期待与向往。现在,M老师感觉乡村新教师要真正把力用在“刀刃”上,有点难。新教师不仅要搞教学,还要应付各种检查,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整理资料、填表造册、填报系统上。我问:“你不是部门负责人,教好自己的课,带好学生,不就可以了吗?”她无奈地回答:“我们学校大部分都是老教师,做资料这些事就经常要求我们新教师做。领导觉得年轻人应该多帮着学校做事,根本不考虑新教师本身对环境尚不熟悉、不适应,安排这么多工作给我们,不留一点空闲时间。”

    “有个星期五,领导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参加企业微信管理员的培训,什么也没交代,去了才发现各个学校都做好了前期工作,现场导入数据很快。到了培训现场,我从头做起,很多学校11点就结束了,我下午两点才搞定,还要赶着回来上课,中午饭也没有来得及吃。回来向领导汇报,领导对这次培训也并不是很重视。作为一个新教师,我的诉求就是工作量不要太多,不要一股脑地分配给新教师,要给新教师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更希望专业发展上有人带领,希望得到学校的关怀。”说到此处,M老师有些哽咽。

    M老师的故事让我陷入了沉思。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的胜利,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职称考评、薪酬补贴等政策不断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育的外部环境在不断改善。笔者发现,和薪资待遇、工作条件相比,教育理念的冲突、学校管理模式的滞后、部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配合已成为如今的年轻人不愿留在乡村任教的主要原因。如何创造让年轻教师发挥才干的工作氛围,让他们在乡村教育的实践中收获职业成就感,是下一步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学校安排新教师教授的课程尽量与其所学专业对口,如此才可能发挥教师的学科专业优势。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不可否认,上文提及的英语专业M老师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上存在的欠缺,势必会给自身教学带来很多问题。事实上,乡村学校音体美专业的教师大多被安排教语文、数学。如此一来,他们在音体美上的专业优势得不到发挥,而在语文、数学学科上的薄弱,成为制约其教学的短板。这既是对教师人才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不负责。

    事实上,教育行政部门是按需招聘,也就是学校缺什么学科教师就招聘什么专业教师。为什么艺体专业教师一到学校就被安排教语文、数学了呢?说明之前学校语文、数学教师有缺口,新教师来了学校就像抓到了救命稻草,顾不得专业是否对口,空着的“坑”总得有“萝卜”填。乡村师资总是存在缺口,原因除了个别教师正常退休、借调到外校或其他单位,主要是每年城区学校选聘,挖走了优秀教师。据了解,城区学校在区域内选调教师,往往要求5年学科教学经历、教学成绩获县等级奖或曾获县级荣誉表彰等,选调走的教师可谓乡村教师中的佼佼者。新教师到乡村学校经过五年历练成熟了,就进了城区学校,乡村学校成为城区学校教师培养基地。如此一来,乡村学校永远存在师资薄弱的问题,教育不均衡也将长期存在。

    其次,学校要为新教师专业成长赋能。对于新教师而言,首要的是站稳讲台。这就需要新教师尽快从“懂专业知识”向专业实践转变,边工作、边学习、边总结。新教师工作不能安排太多,倘若工作任务过于密集,疲于应付,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的教育行为,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没有时间去学习,遑论专业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从某个角度而言,新教师学习比工作更为重要,当然工作也是一种学习,是在实践中学习。像上文中提到的M老师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已经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再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还得协助办公室筹备各种材料,在各种平台、系统填报数据、录入信息,这种超负荷工作,分散了太多精力,可能误了教学不说,还容易压垮整个人。可见,新教师的工作量要

    (下转第56页)

    (上接第25页)

    “适可而止”。

    同时学校应开展青蓝工程,根据新教师的专业和任教学科,在学校里找一个资深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联盟,制定方案细则和激励机制。新教师向师傅学习教学常规、班级管理、家校沟通等,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成长得更快,也就能尽快适应学校工作,站稳讲台,这当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应该承认,现在的教师培训比起20多年前笔者刚参加工作时多得多了。但是这些培训大多是突击式的,追求“短平快”,且与教师平时的教育实践有些脱节,不能说一点作用也没有,但是对解决教师遭遇的现实问题作用不大,实质性改变不明显。真正能够起作用的还是校本教研,也就是学校日常的教育研究活动。这也要求学校要为新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要有资深教师带着新教师扎扎实实地“做”起来。新教师进步了,成长了,学校就获得了发展的动力。

    再次,学校不仅要关注和帮助新教师在专业上获得成长与发展,还要从生活、精神、心理上关心爱护新教师,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单位的温暖与力量。新教师大多是90后,他们背井离乡到异地乡村学校任教,人地生疏,环境和工作都不适应,很容易遭遇困难与挫折,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来自学校的关怀。学校应该设身处地地体谅新教师的难处,特别是工会要充分发挥关爱职工的作用,体现组织的温暖,积极主动了解新教师生活上的困难和需求。在重大的、特殊的节日,比如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策划有创意的活动,哪怕只是一束鲜花,一次座谈会,一条祝福短信,都能够温暖教师心灵,让教师感受到来自组织的温暖,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以更饱满的热情积极地投入工作。最高明的管理不是制度,而是从“心”开始。只要教师心不冷,就有希望。如果教师心凉了、寒了,再想要激发工作热情就难了。

    最后,家校社协同开展乡村家庭教育建设,致力于提升乡村家庭教育素养。农村学生家庭教育整体水平较低,一是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基本上是老人和小孩留守。老人知识、文化欠缺,有的认知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且隔代教育,溺爱骄纵,面对新时代青少年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农村家庭教育大多仅限于满足孩子吃穿的需求,孩子的思想、情感、心理则很少问津,学习更是爱莫能助,这就导致学生学业质量普遍不高,并且滋生了很多不良思想和习惯,影响他们未来人生的发展,也为家庭和社会埋下了隐患。为此学校要主动作为,与社区、村委积极沟通,共商策略,制定措施,有效落实,助力乡村家长文化素养的提高、教育观念的改变、养育意识的增强、家教能力的提升,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格局。

    乡村教育的硬件已经足够“硬”了,但是学校管理、教师成长等软件还很“软”。事实上,真正决定乡村教育水平的还是“软件”。教师作为学校最为重要的资源,其成长与发展直接关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学校只有真正把教师放在“心”上,从思想、生活、心理感受、专业成长等方面关心他们,温暖他们,成就他们,乡村教育才可能迎来美好的希望。

    (作者单位:张道明,四川宜宾市屏山县学苑街小学;李燕霜,四川宜宾市屏山县锦屏镇富荣九年一贯制小学部)

    责任编辑 黄佳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因为复杂,所以耐心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专题策划·在时空交错中品阅读三味
   第07页:专题策划·在时空交错中品阅读三味
   第08页:专题策划·在听书中成长
   第09页:专题策划·在听书中成长
   第10页:专题策划·那一段书香氤氲的岁月
   第11页:专题策划·那一段书香氤氲的岁月
   第12页:专题策划·“线上阅读”走出的深刻印记
   第13页:专题策划·“线上阅读”走出的深刻印记
   第14页:专题策划·“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15页:专题策划·“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16页:专题策划·“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17页:专题策划·“云”中谁寄锦书来
   第18页:专题策划·一粒沙的勇气之旅
   第19页:专题策划·一粒沙的勇气之旅
   第20页:专题策划·一粒沙的勇气之旅
   第21页:专题策划·读写成长小组建设记
   第22页:专题策划·读写成长小组建设记
   第23页:专题策划·读写成长小组建设记
   第24页:改写人生·我的心理学老师
   第25页:改写人生·我的心理学老师
   第26页:资教通鉴·也谈乡村新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第27页:资教通鉴·也谈乡村新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第28页:新论视窗·当下读书观点、读书现象五批判
   第29页:新论视窗·当下读书观点、读书现象五批判
   第30页:新论视窗·当下读书观点、读书现象五批判
   第31页:新论视窗·“六个步骤”提升幼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第32页:新论视窗·“六个步骤”提升幼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第33页:新论视窗·“六个步骤”提升幼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第34页:新论视窗·“六个步骤”提升幼儿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第35页:别样课堂·悄然点亮孩子生命中的美好
   第36页:别样课堂·悄然点亮孩子生命中的美好
   第37页:边教边悟·实效作业催生高效课堂
   第38页:边教边悟·粤北山区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39页:边教边悟·粤北山区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第40页:边教边悟·整书启蒙: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指导策略
   第41页:边教边悟·“稻田里飞出金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思考
   第42页:边教边悟·“稻田里飞出金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思考
   第43页:边教边悟·“稻田里飞出金色的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和思考
   第44页:一页书香·三本写给青年的“信”
   第45页:一页书香·三本写给青年的“信”
   第46页:一页书香·三本写给青年的“信”
   第47页:一页书香·一则关于时间的寓言
   第48页:一页书香·一则关于时间的寓言
   第49页:智慧纵横·两把刷子
   第50页:智慧纵横·对抗校园抑郁,我们还要走多远
   第51页:智慧纵横·对抗校园抑郁,我们还要走多远
   第52页:智慧纵横·对抗校园抑郁,我们还要走多远
   第53页:智慧纵横·12年后的道歉信
   第54页:智慧纵横·12年后的道歉信
   第55页: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
   第56页: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
   第57页: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
   第58页: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
   第59页:苦乐杏坛·阅读的温暖
   第60页:苦乐杏坛·阅读的温暖
   第61页:百家看点·说法·数字
   第62页:百家看点·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四十一)
   第63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4页:百家看点·刊林撷思
   第65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6页:百家看点·答青年问
   第67页:广告
   第68页:封底
也谈乡村新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但令文字还照世
师道情智版苦乐杏坛·但令文字还照世58也谈乡村新教师成长的“困与变” 2022-08-05 2 2022年08月0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