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 北
“摆烂”的出场,为“丧文化”添得一套新的眼目和姿态,是时而视之不见,时而乜斜倦眼。虽“摆烂”的意思并不新鲜:“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但与其前辈“躺平”软绵淡薄的气质相比,“摆烂”兼具冷漠与戏谑,无奈与讥诮,放任与留意。“躺平”和“摆烂”虽都有表示失势的摊开的手心,但“摆烂”的不合作有着故意为之的心机显现,也正是这种主动性的流露,“摆烂”一词也捎带上了心绪的气力,在多方角力中不全然为人所漠视。不像“躺平”的全面隐退,“摆烂”无须出力而自有一定的分量。
“摆烂”起源于NBA联赛,是球队绝地求生的一种伎俩,以故意输球的方式换取来年更好的选秀权。随着它在更多合作竞技类游戏的出现,渐获得更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年疫情的持续不断,人们与环境的不友好对峙的热情慢慢消散,对生活状况的迷茫越来越凝重,难以突围的苦闷继续发酵,为“摆烂”提供了充分“施展”的氛围。当越来越多的人宣布“开摆”,并真的做出不尽人事的弃绝姿势,“摆烂”获得了附着力极强的传播,似不“摆烂”人心一时无以痛诉无如之奈的密密麻麻。
不过动不动的“摆烂”并不会引来同情或理解。对付一时运势不佳的“摆烂”调侃,是只供消遣的嘴皮功夫。而逃脱应负责任的“摆烂”更会换来指责。必是要这种真切的生存疼痛成为社会成员共通的境况,才会在表达“摆烂”诉求的时候,激发更宏大的痛楚共鸣。在“躺平”式的消极弥漫过后,“摆烂”在无所谓的退出和索性的糟蹋之间摇摆,寻求新的生活落脚点——虽非良栖,暂求释怀。
问题出现在“摆烂学”流行后,更混乱的现状,独自“摆烂”终究引发的互相“摆烂”的发生。社会的调整或对“摆烂”者尚且不足的关怀,无法唤醒和启动恶性循环中生机的期待。颓唐的叠加使人更加无力敷平行为的亏欠,于是“摆烂”会出现越“摆”越“烂”的局面。至于之前还留待一眼做局面之观察,更是被新的焦虑倾覆,“摆烂”者似从中找到更充分的放任的理由。
“摆烂”正以社会紧张的压力宣泄作出广泛的警示,这一次网友的揶揄在其间的穿梭并没有使其快速空洞化。是从理解到生活,还是从生活到理解?明确宣布退场的“摆烂”却没有退出理念与生活的深切互动——在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的交织中,“摆烂”的社会学想象将再次建构着我们眼下的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