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要强化思维训练。学思结合、知行合一,才能学以致用;学以致用,才能事半功倍。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复杂化、结构的多样化、水平的差异化、诉求的个性化都在不断增加。我们要结合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深入学习、科学思考,自觉把握和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用以谋划工作、促进改革、推动发展。比如:在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上,我们正在改变过去“推动一项工作就要设立一项专项资金”的传统思维,逐步建立起综合考评、综合奖补、整体规划、推动工作的新机制。这是需要我们深刻领会、切实把握的。
3. 要加强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既是我们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掌握实情的必由之路,又是我们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途径,更是我们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保障。为了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我们要着重开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研究、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实践研究,切实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科学化水平。
(二)增强责任意识,统筹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1. 要敢于担当责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我省教育工作的主题主线。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利益格局错综复杂,改革难度和风险都在不断加大。要打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攻坚战,我们必须抓牢机遇、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勇于碰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抓好工作落实,做到关键时刻每个单位的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位同志都能站得出来、顶得上去、发挥得了作用。
2. 要明确工作任务。各地各学校要根据省的统一部署认真研究提出未来几年特别是2014年教育改革重点工作安排,逐项明确重大教育改革清单,研究确定改革分工方案、时间表以及责任人,确保改革工作按照时间目标节点有效实施。
3. 要积极稳妥推进。各地各学校要充分考虑区域、城乡、学校差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避免改革措施“一刀切”。各地各学校自主推进的改革不要拖延,抓紧启动实施;对于吃不透、拿不准的改革不要仓促铺开,要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国家和省统一安排的不要抢跑,按照统一部署有序开展。
4. 要加强宣传引导。要准确解读教育改革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改革热点难点,提高宣传报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要扩大教育新闻宣传覆盖面,在依托主流媒体开展新闻宣传为主的前提下,逐步发挥微博、微信、社交网络和移动多媒体等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建立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要通过扎实有效的舆论引导,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正能量,最大限度争取各方面理解和支持,营造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推动和保障教育改革发展。
1.要加强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解决好“四风”问题,必须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要扎实推进整治教育事业中损害群众利益行为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办学行为和教师从教行为。加强网上办事大厅、网上信访大厅建设,进一步畅通人民群众办事、咨询、投诉渠道。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敢于攻坚克难的精神,形成求真务实的作风,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把改进作风成效落实到基层,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 要加强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们正在做建章立制的工作。但建章立制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好已有的规章制度。比如:最近,省级教育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报告就暴露出一些地方和学校没有执行好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上出了问题。因此,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当好立规矩的“明白人”、守纪律的“带头人”,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良好局面。
3. 要落实廉政责任。教育系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在考试招生、学校基建、科研经费、后勤服务等方面容易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容易成为社会热点。因此,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工作丝毫不能放松,要常抓不懈、警钟长鸣。我们要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切实履行好“一岗双责”,认真开展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全面加强教育系统的惩防体系建设,依法依纪严惩腐败。
4. 要确保学校和谐稳定。着力加强校园意识形态领域管理工作,确保教育系统政治稳定。认真落实校园安全维稳责任制,深入开展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深入开展预防学生溺水、校车安全、伤害案件等专项治理,进一步提高校园安全防范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
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教育系统要按照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再上新台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龙建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