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海区成为首个“广东省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试点,同年11月,南海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正式启动,“合理配置高中教育资源,满足不同个性、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特色化发展优质普通高中”成为南海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之一。普通高中的良性优质发展,又引领着南海全区基础教育的科学发展。
1.体制多元。
创新高中管理体制。2008年,南海区顺利完成了公办镇属高中划归区级管理工作,并构建了“以区为主”的学校经费保障和人事管理机制。普通高中由原来的21所精简为15所,中职学校由原来的3所上升为10所,使全区普职比例由原来的7∶3调整为5.8∶4.2,实现了大体相当,更好地适应了南海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的需求。随后,倾斜政策加大对新区直高中的投入,选派中层干部、骨干教师支持新区直高中发展,推行新区直高中全区招生,全面参加全区同级同类学校教育科研活动。与其他区直高中一致,统一了公用经费标准,统一了教师收入,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得到完善,作为新区直高中样板的桂华中学在这一改革中受益良多,形成了有桂华特色的立交桥模式的德育管理,其乡土文化教育活动、科技实践活动等第二课堂活动反哺第一课堂,全方位多渠道地培养人才,已成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构建多元化办学体制。南海区已形成区域内民办高中与公办高中良性竞争的共生发展格局。健全了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资助政策,实行管理双轨制,从公办高中派出名校长去民办高中担任校长,并把民办高中纳入全区高考奖励范畴。全区现有华附南海实验高中、南海中学分校、南海执信中学、中山大学附属学校等4所民办高中(或高中部)。其中华附南海实验高中是全省第一间民办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其“高进优出,低进高出”的既定教育目标,及中法国际班教育特色、传媒类培养特色、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特色、农村社会实践教育特色,都是“以完整的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的体现。
活化教师发展机制。(1)实施激励、退出和竞争上岗机制,优化高中校长队伍。2012年区政府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区区直学校校长任职激励与退出试行办法》,完成了区直高中校长换届工作,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共产生了23所区直学校正校长、64名副校长。其中新提拔正校长6人,交流8人;新提拔副校长8人,交流4人,转岗5人,退出2人,正副校长提拔、交流的比例达到30%,力度空前。(2)改革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形成高中人才队伍活化体系。在高中全面推行聘用制度改革。以“评聘分开”为动态管理原则,大力推进“双向选择”,约97%的教师直接受聘,约3%的教师参加集中竞岗或转岗。以绩效工资改革优化教师分配机制,存量不变,增量绩效,实行岗位等级薪酬,试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按岗取酬,形成了“评聘分开、以岗定薪、岗动薪变”的人才活化体系和教师再成长机制。(3)动态管理,任务驱动。每2-3年重新评聘一次名师,通过增加内部竞争、引进外部人才激励名师的不断提升。分类别、层次赋予名师相应的职责任务,围绕名师的工作业绩以及履行职责的情况开展考核,把完成任务作为续聘、晋升、兑现待遇的依据。其中在聘期内积极完成交流计划,被选派到一般学校任教1年以上经审核合格的名师,可直接续聘,通过名师交流促进区内的师资均衡。
2.特色多样。
走访学校时,看着多姿多彩的成果展示,听着沉稳有底气的校长座谈,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