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南海区区委常委、教育局局长梁耀斌是这样评价的:“根据区情发展多样化的高中阶段教育,满足老百姓对教育多元化的需求,改善了区域内的教育生态,这也是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一条路径。”

  3.评价多维。

  学校评价。当前,教育改革到了深水区,南海抓住了“评价”和“课程”两个关键,推进教育状态公布制度、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推行学生学业负担公告制度、探索学校发展性评价,确保教育发展的方向性和科学性。(1)建立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评价制度。将特色发展作为单独一项,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一并成为学校发展评价的一级指标。(2)建立财政资金支持项目绩效管理制度。对于财政资助的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区教育局实行过程督导,区财政局对评审出的项目所确定的绩效目标进行考核。(3)建立专项课题评估制度。全区普通高中特色创建项目实行课题式管理,发挥教研机构的积极作用,严格开题、中期评估、结题评审等程序。

  《南海区普通高中办学绩效评估方案》体现了全面性、时间性和主动性,使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兼顾教育工作与师生发展,兼顾学生学业成绩与素质全面发展,兼顾学校之间横向比较和学校自身纵向比较;排除学校对外部资源投入的责任,强化学校对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评估主体多元化,学校自评与师生、家长、教育部门评估相结合。具体而言,采用“底线达标、优化常规、争取发展”的评估原则,三级指标分为底线指标、常规指标和发展指标三类。一级指标有学校管理、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成果效益、特色发展等8大项。二级指标有制度建设、教师培训、德育科研、课程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教师团队协作、办学满意度、特色发展等26项。三级指标针对二级指标作了36项详细说明。底线指标采用定性评价,评估判断为“达标”、“不达标”。常规指标采用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以定性为主,评估判断为等次评定“优”、“良”、“合格”、“不合格”。发展指标突出成果与效益,以定量评估为主。在出线指标设计时,既结合本年度的重点推进工作动态分配指标权重比例,又根据学校硬件投入和起点的不同,采用学校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学校自身纵向比较相结合的方法,努力体现评估的导向性、客观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激励各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评估形式为赋分。这样,整个评估指标体系就能有效发挥诊断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发展。

  中考评价。2012年,南海区教育局实施了高效课堂模式的评价改革,制定了《南海区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指引教师不断完善教学行为,建构了多元维度、多元指标、多元主体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模式。2013年推出了《中小学教育质量绿色评价指标(试行)》,在全省范围首推“绿色评价”。强调教育发展方式的科学性,关切学生健康成长,关切所有学生,关切学生全面发展。目的是引导镇(街道)、学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和正确的人才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区、镇(街道)不定期对学校日常化评价进行专项抽查,组织对学校的教学视导,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进行检查和督导,开展教学专项调研,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

  2012年南海的中考改革是围绕发展壮大后的中职和高中多样化需求来进行的。一改过去职教兜底的做法,先期吸引20%以上的优秀学子进入中职,走职教技能升学或就业的通道;其后是特长类中考,引导15%左右有艺术、体育、外语、科技等特长的学生进入自己喜欢的特色高中就读;最后的中考,留给剩下的考生。职教生源数量和质量大为改变。2010年,中职春季招生1200人,2012年上升到4400人,其中不乏初中尖子生。他们为中职生设计的成长路径是:中职与高职院校“3+2”贯通,学生在中职学校完成学业后,直接升入高职院校相应专业继续深造。目前,他们已与佛山市域的10多所省、市属高职院校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

  中考改革之后,2013年,南海又推出“普职融通”政策,给那些在公办高中和中职学校入读一年后的学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真正实现了为学生搭建成才“立交桥”,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资源共享,打破普职阻隔的现状,做到优势互补、学分互认、学籍互换,体现了多样化、多渠道、多途径、多层次的人才发展目标。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广东教育综合版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19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