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科共建已经形成的上述成果中,《学科教学指南》的编写在广东,甚至全国都属创新之举。如今,在南海区,所有高中教师的案头都有一册本学科的教学指南。这是一套涵盖九大学科的教学建议丛书,本土,实用,不仅是南海教育人因应困惑的自我求解之作,也是国家课程的地方化、校本化成果。在与华南师范大学开展学科共建之后,双方共同深入学校,开展师生座谈、课堂观察、主题研讨,细致全面地了解了全区高中教育面临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共同求解探讨改进策略。在这一过程中,编制《学科教学指南》的想法应运而生。于是,在华南师范大学专家的指导下,由南海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学科教研员具体组织策划,主要依靠卓越教师培养对象共同编著高中各科《学科教学指南》,服务于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教学。
南海区学科共建项目占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先机,它以推进南海区创建广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为依归,是“省教育厅+华南师大+区政府”教育改革联合机制下促成的深度合作,真正实现了促进高中教育高水平发展政策、理论、实践三个层面的统一,不仅增强了全区高中校长和教师队伍自我成长的生命力,更加凝炼了南海高中教育高品质发展的内生力量。
3.人才聚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013年10月,狮山高级中学化学科组长暨洁华老师和里水高级中学化学科组的陆华彬老师,相继成为南海区高中化学“与名师同行”系列教研活动的幸运儿。他们与名师一起备课、一起上课、一起反思,经过本校科组备课、区内名师审核完善、第一次现场作课及观摩、课后消化修正与打磨,最终形成一堂成果展示课,上演了两场“名师引领,破茧成蝶”的好戏。对于这次经历,暨老师说,过程确实比较辛苦,毕竟经历了前后五次修改,但收获是实实在在的,与名师们面对面的交流,让他对教材的处理有了更到位的认识,对教法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对课堂节奏的掌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陆老师坦言,他的课堂教学设计,很多是得益于名师指导,他们指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很小的细节,他都认真听取,仔细揣摩、改进,一次不行,再请他们听第二次,每一次都会获益匪浅。名师的指导和引领,加上教师自身的不断实践,正是他们走向专业成熟的有效途径。
因名师引领而形成的教师学习团队,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在专业视野的关照下,通过交流、合作和分享,以研究、实践、学习、服务等活动来促进专业成长的学习共同体。现在在南海,不仅限于化学科组,在其他学科也是如此,全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