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起,南海区便一直致力于“名师工程”, 注重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通过“内提外引,塔形双峰,持续发展”形成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长效机制。全区不断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创新形式进行教育行政管理队伍、名师、新教师等的多层次培训,以卓越教师培养项目、名师打造教学风格系列活动、名师工作室、名师示范周、送教支教等多种方式,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推动名师工程内涵发展,强化名师辐射效应。
一个心灵的丰富与充盈,需要与众多的心灵进行对话与交流,这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目前,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越来越从注重教师学术自治与个体发展转向同侪互助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发展。为了形成良好的研究环境和学术氛围,南海鼓励学校为名师设立工作室,配备助手、学徒等,提供研究条件促进名师成长,通过带徒弟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南海区级名师工作室旨在通过遴选一批专业理论水平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业绩显著、有较高影响力的特级教师、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作为工作室主持人,凝聚和吸引一批有共同志向、师德高尚、专业基础厚实、肯吃苦、善钻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智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崭露头角,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优秀中青年教师,通过互相启发、互相质疑和互相帮助获得可持续成长,并推动南海高中教育的变革和发展。
在共同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的驱动下,南海教育人才聚合的力量正在发酵,教师专业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于南海教育而言,名师引领已经成为全区高中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一种优良思路和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南海高中名师开始走向更加宽广的舞台,在全市乃至全省仍然熠熠生辉,一批省级高中名师脱颖而出,一批省级高中名师工作室相继挂牌,佛山市首批4个省级名师工作室,石门中学的江涛工作室便是其中一个。如今,“名师工作室”在南海不仅成为名师更上台阶的助推器,也成为中青年优秀教师成长的孵化器。
4.学科整合,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在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中,将前沿的理念、优秀的做法付诸实践,变为教师的具体行动,需要一些学校、学科和教师先行先试,从而推动全体教师的改革行为走向自主、自觉。基于这样的认识,南海区开始在几年前探索高中学科基地建设。
2008年10月,《南海区高中学科研究基地建设方案》颁布,这是对当时高中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学实践的现实回应,也是为促进全区学生学习素养提升而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