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项目带动切入,拔节向上。
教育与文化二者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当前我国社会处于重大转型的关键节点,文化治教、文化育人陆续进入教育语境,并日益受到重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让亿万不同的生命个体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引领,成人,成材。而这仅靠分数与知识是无法达成的,于是,在一定的文化观照下自我的苏醒、自主的探求、自觉的实践再到自我的重构,成为无论是学生、教师抑或学校拔节向上的必然选择与必经过程。但如何深入把握文化与教育二者的关系,如何在实践中寻找并确定文化育人的路径和平台,恰当的推进,却是令众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备受煎熬。在南海的普通高中学校,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切入选择——项目。无论是罗村高中的科技教育,还是华附南海实验高中的国际教育;无论是南海艺术高中的体艺特色,还是九江高中的点亮教育……从一开始,确切的说,都是学校的一个活动项目。而他们正是以这些项目为带动,努力推进学校的文化重建。解读南海普通高中创新发展的影响因子,思考南海普通高中自我突破的成功经验,项目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词。而对项目的选择与确定是南海普通高中教育智慧的更为精彩处,其现实借鉴意义更为典型:深入梳理学校的发展与历史,深度结合学校当前的实际与资源,深刻规划学校未来的方向与发展。
所以,学习南海普通高中的发展经验,项目的影响不容忽视。
2.以品牌打造拓展,突破提升。
南海普通高中以项目作为撬动学校创新发展的强有力的杠杆,但项目本身的局限不言而喻。项目只是学校创新发展的起点与肇始,如果就此止步,将学校文化的建构停留在特色项目上,为项目而项目,为特色而特色,那最终的收获将因思考的苍白与实践的无力而陷入茫然,令到项目无法继续向更深处前行,更令到特色因文化的缺失而轰然坍塌。细细考量南海普通高中在项目日渐成熟后的作为,品牌打造成为他们突破提升的首要选择。由项目到品牌,南海大多数普通高中的经验相当典型:宏观思考上对项目的内涵从理性的思考、理论的支撑、理念的引领、理想的追求予以深化和升华,中观机制上对项目的实施从推进的动力、保障的智力、落实的执行力给予设计和完善,对项目的外延从单一到系列、从个别到普适、从课内到课外进行拓展和延伸。
学校品牌建设是一种潮流趋向、一种文化符号、一种无形资产、一种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新的着力平台。所以,借鉴南海普通高中的发展智慧,品牌的意义不可或缺。
3.以文化自觉构建,追求超越。
自从文革结束后普通高校恢复招生开始,普通高中无一例外的遭受着空前的升学压力,而高考制度的惟分数的单一评价尺度,最终令到普通高中的校本文化基本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文化在学校的缺位必然令到其培育出来的学生人文智慧缺乏。
学校发展的理想状态是文化的重建。以项目的带动打造品牌,以品牌的内涵提炼学校精神,以品牌的特性塑造学校个性,以品牌的普适影响学校的品质,从而引导学校重建自身与教育、师生、社会的良性互动的关系,由文化的自省到文化的自信,由文化的自信再到文化的自觉。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当南海的学生普遍都有着个性化的人文气质,当南海的教师整体都有着散发着人文魅力的专业素质,当南海的学校群体性地呈现出校本文化的多姿多彩,南海教育也必将因文化的重建与回归而诗意地栖居。虽然,南海的普通高中大多还处于品牌打造的阶段,但因他们对教育实践的创新智慧,对教育理想的质朴坚守,其校本文化的普遍繁荣已近在咫尺。
(本文照片由南海区教育局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