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语文阅读教学
  在班级的学情等,引导学生共同提炼出一个进一步深入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切入点宜小,但必须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利于学生深化对文本的理解,领悟文本具有特色的表达,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并能迁移运用。从而有效实现“言意兼得”的语文教学,实现“一课一得”的课堂学习。如人教版五年级《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通过写实和想象结合把威尼斯独具特色的风情写具体的”这一问题。又如《草原》一课,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运用反复句式表达蒙汉情深的”。

  4.“潜心再读,二次批注”。围绕着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学生再次深入文本,涵泳品味,全身心沉浸到语言文字所构成的文本世界里,咀嚼玩味,深化理解,领悟表达。将作品中的知、情、意内化同构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义结构,形成敏锐的语感能力,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和语言运用的感性经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的二次批注要聚焦在所探究的问题上,但必须时刻放眼全篇,关照整体,实现钱钟书先生所说的“积小以明大,而又举大以贯小;推末以至本,而又探本以穷末”。

  5.“合作整理,展示成果”。学生潜心涵泳文本,深入批注后,小组交流,围绕探究的问题,合作整理批注,形成小组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议论、诵读文本等多种方式共同展示学习成果;并接受其他小组的质疑和提问,实现组间的互动、相互的启发和思维的碰撞,形成全班共同的学习成果。

  6.“引导点拨,迁移练笔”。在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点拨,开拓学生的思维,更好地领悟语言文字的真谛;要相机引导,促进组间有效的互动,实现高质量的对话。各组展示完学习成果,教师要及时围绕内容的理解、表达的领悟以及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对探究问题的情况作小结;并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引导学生把对内容的理解和表达的领悟作迁移运用。根据上述“梳理批注,生成新疑”环节中生发的探究问题,《草原》可以设计如下练笔:请想象“我们”话别的场面,尝试运用反复句式写出话别的场面,表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威尼斯的小艇》则可以设计如下练笔:在威尼斯,还可能有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乘小艇去干什么;请抓住人物的特点,在描写事实的同时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三维六环节”阅读教学模式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1. 课前深入钻研教学内容。研究学情、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备课必需的要素。在“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备课环节中,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尤为重要。根据“文选式”教材的特点,学生学习的文本是相对确定的,但文本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第一次涵泳文本时,是自由批注,学生对内容的关注是发散的;而第二次涵泳探究的问题则是基于第一次涵泳而生发的。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载体——文本。既要研究文本的内容,也要研究文本的表达方式,对文本的语言特色、谋篇布局、句式标点、遣词炼字等加以重视和挖掘,继而把文本中具有特色的表达一一罗列出来,凭借这些表达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如何表情达意。再对照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甄别适合本年段学习的表达方法,然后根据教材(单元)编写意图和所在班学生的实际,确定哪些表达方法(知识点)是重点学习的内容,哪些是新的学习内容,哪些表达方法虽已学习但仍需进一步深化,进而把学生学习内容的范围初步有层次地确定下来。在这些学习内容范围内,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都要进行相应的设计,包括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迁移练笔的设计等。只有做好课前钻研,在课堂教学时,无论是发散性的涵泳学习,还是探究共同问题,教师方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才可在不断生成变化的课堂上,把准教学方向,做到收放自如。

  2. 课中密切关注动态生成。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加上“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每一个学生所关注的内容都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教师必须密切关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及时提供指导,解决学习困难;相机进行点拨,引领深入思考;适时给予支援,促进小组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终确定进一步探究的问题,使得两次涵泳时所关注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任务链。进而引导学生涵泳文本时聚焦于学习内容,在关照文本整体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学习内容,以实现课堂学习的最优化。

  3. 诵读和涵泳交织进行。在“三维六环节”课堂教学中,诵读和涵泳既是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钻研学习内容最常用的方法,是符合汉语言特点的有针对性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且应交织进行,相互促进,仿似一个有机整体。正如朱熹所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因此,初读课文,必放声朗读,读通读顺读熟,“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而澄心默读,边读边思,边思边读,在思索中体味,在思索中生发问题;有所感有所悟后,要读出感情,读出感受;而潜心细读之时,须立足整体,体察语境,驱使想象,触发联想,沿着文本言语路径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深化情感的体验;在文穷情理之时则放声吟诵,诵出意蕴,品出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实现“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的境界;进而背诵积累,迁移运用,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悟。

  4. 批注是涵泳文本的常用手段。批注可采用符号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符号批注要有一套常用的固定符号,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语文阅读教学
广东教育综合版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30语文阅读教学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