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苏盐城市开发区中学 董春玲
现代文阅读是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会从事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被誉为“智慧之源”,人们从阅读中学新知、阅社会、赏文学。阅读能力的高下,将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正确而恰当的阅读教学是学生获得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学生 “智慧生长”、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但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客观现实却是“高耗低效”,阅读非但没起到启迪智慧的作用,反而成了许多同学厌学语文的根源,这种现象的产生同传统阅读教学的方法单一、思想保守密切相关。
发现式阅读教学法一反传统的重结论轻过程、重主导轻主体的做法,把学生看作积极的探究者,认为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将阅读当作是学生“智慧生长”的有效途径。此方法的理论基础源于布鲁纳的教育理论。布鲁纳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于学习,了解一般的原理原则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发展一种态度,即探索新情境的态度,即作出假设,推测关系,应用自己的能力,以解决新问题或发现新事物的态度。发现式阅读教学的优势在于有效提高阅读鉴赏力、创造力,它能使教学中固有的师生“传承”教学模式得以根本性改造,让学生从几近窒息的接受性学习中解放出来,时刻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在阅读中充分融入自我、张扬个性、品出境界。 发现式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思维“三X”——缜密性、独立性、创新性的养成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筛选整合、聚点成面——培养思维的缜密性
文章是信息的重要载体,而语言承载信息的样式多样,有的多用比喻,有的弦外有音,有的寓深意于浅易言辞中,有的上下勾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就需要阅读者发扬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的精神,辨识、挑选、利用。许多认知心理学家把认知看作是对信息的加工,如奈瑟认为:“认知是指转换、简约、加工、贮存、提取和使用感觉输入的所有过程。”发现式阅读教学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文本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衍生出新的信息。
以《<物种起源>绪论》(苏教版)为例,一般绪论是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过程、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本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内容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就可找到以下信息:《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提前发表的原因、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理出这些信息后,学生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就可以发现作者重点在说明《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继而在此基础上再讨论这样几个问题:1. 作者认为“物种”是怎样产生的?2. 第5段中,作者以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3. 第6节中“这个难解的问题”指什么?第7节中的“由于这种理由”中的“这种理由”是什么理由?这里,第一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对重要信息与一般信息的筛选把握能力,使之养成关注体现作者观点句的阅读习惯;第二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对文中相关信息与无关信息的辨析与把握能力,这一能力可通过比较异同的方法来获得,如比较两个“不合理”的异同;第三个问题重在培养学生对所筛选信息的全面理解和重新组合能力,使学生掌握概括信息和推理信息的策略。当然,这些能力的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以使学生的思维日趋缜密。
二、援疑质理、站立阅读——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教师提问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而学生提问在教学中则不被重视。在阅读中进行质疑和释疑能有效促进阅读。质疑,就是提出问题,就是 “援疑质理”。我们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善于质疑,进而释疑,达到领悟问题的目的。
“站立阅读”指的是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专家。因为迷信和盲从只能造成扼杀创新、阻碍发展。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人们养成了“跪着阅读”的习惯,其危害是压制了个性、禁锢了思想。所以阅读教学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仔细分析,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以为权威是不可侵犯的。汉代的王充就曾说过“追难孔子,何伤于义”“伐孔子之说,何逆于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为什么要求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呢?我们要让学生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有“创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