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文/惠州市博罗实验学校 梁云辉

  网络的快速发展及网络所呈现出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给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语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操作与研究平台。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因特网、学校局域网、虚拟网,开发阅读资源,建立相关网站、网页,实现师生、生生、人机互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学生自能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并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目的。

  一、外延拓展式语文教学模式

  1. 导入新课,链接浏览

  教师在教学之前要有计划地布置学生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先完成如下任务:一是自学生字词、初读课文并了解其大意;二是让学生在网上搜索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深入阅读并整理,以便在集中教学时共享和利用网络信息。完成好这一个环节,既可以让学生通过广泛浏览网络资源增加阅读量,加深理解课文,同时也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2. 深悟课文,内化应用

  指导学生深化理解课文,既是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利用和内化网上信息资源的过程。要根据课堂教学,特别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整合教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其自己搜索到的网上资料来理解重点语句。集体讨论课文的重难点,应该首先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上下文、网上信息资源来展开讨论,综合处理有关信息,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如果学生遇到困难,特别是当其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其理解课文时,教师就要适时地通过电子屏幕向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分析、处理、利用这些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到处理信息、利用信息的方法,感悟到收集怎样的网上资料才能更好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 网络延伸,活用所学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扩展性阅读训练对于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度与广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快速的、方便的、分类的搜索功能为我们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便利条件。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确定课文拓展阅读的延伸点。具体可从这几个方面切入:一是从课文中心内容切入,向同一题材内容延伸;二是可以从课文作者切入,向课文作者的其他名篇延伸;三是从课文体裁切入,向更多同体裁的作品延伸;四是从课文的写作背景切入,向同时代的作品延伸。由此让学生通过在课后自行上网搜索、浏览、阅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

  二、问题驱动式语文教学模式

  1. 初读感知

  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注意通过网络手段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生字新词的音、形、义,读通课文。同时,教师可通过网络环境创设生动情境引出问题:一是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质疑,但必须是能够统领课文学习的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解决这几个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基本学习。

  2. 自究研读

  学生在自究研读的环节,可以将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和表达工具,把自己解决问题的观点通过网络展示;教师可以将网络作为指导工具和监控工具,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的方法。

  3. 互动促进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无法自己独立解决时,教师应适时通过网络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四个人为一组,选派一个成绩好、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组长,让他们协作在网上查找资料、筛选和综合信息,同时发挥网络通讯技术的优势联机协作交流,开展活动和课堂讨论等,通过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拓展阅读

  在此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网络拓展阅读的方法指导。一是要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相关网络资源。二是要教会学生快速阅读,要能够快速地锁定自己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不断强化快速筛选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三是教会学生掌握使用信息的方法:能够通过阅读网上信息扩大问题要点的智力背景,丰富感性认识;能够运用精炼的语句概括网上信息,补充课文中没有讲到的要点。

  5. 梳理内化

  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以形成对问题的全面认识,初步建立自己的个性化知识体系。

  6. 研讨交流

  学生在上述几个环节学习的基础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既可通过小组代表发言、叙述,也可通过网络展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认真讲解与专注倾听或浏览之间习得知识,在多元理解发生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广东教育综合版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38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