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多元化评价法。为了体现评价的公平公正性,杜绝小组内滥竽充数的不良现象,我们采用多元评价法,关注活动过程的每个细节的评价。小组的最后得分,必须是组内的每个同学的累计得分。(见下表)
根据学生的短剧创编、表演水平,我们把学生的水平分成A、B、C、D四个级别。A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没有语法错误,剧情合理、表演投入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B类水平: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不多,剧情较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C类水平:能基本上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多,剧情不太合理、表演符合角色要求、生动有趣、声音响亮。D类水平:不能根据老师给出的任务独立编剧、组织同学排练、展示,剧本语法错误非常多,剧情不合理、表演不符合角色要求、声音较小。每个小组都由A、B、C、D类的学生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必须齐心协力,共同进退。A类同学必须辅导D类同学,B类同学必须辅导C类同学。如果该小组的C、D类同学通过辅导后,在老师的期末水平检测获得C、D类第一名,则该组每个同学都可以获得奖励分20分。
3. 趣味评价法。例如凡积极参加课前1分钟短剧表演同学按表演的效果颁发奖章。被评为“最佳表演奖”的同学的奖章是其他同学的2倍。期末被评为“最佳剧本奖”的小组每人都可以获得奖励20分。个人积分排在班前5名的同学在期末获得“短剧王”荣誉称号。小组合计总分达到500分的组,每个组员都可以抽奖1次。这些趣味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
三、成效与结论
经过一年的评价制度的改革,很多老师都喜欢用这套评价方法,而且还被推广到其它科目的“研学小组”的评价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后进生之间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
责任编辑 魏文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