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文/东莞市长安中学 付昭权

  为充分展示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方面取得的成绩,交流各校经验,东莞市教育局历史教研室于去年主办了中学历史优秀课例(录像课)展示交流活动。东华高级中学李小萍老师的课例《洋务运动》、市第一中学孙振楚老师的课例《美国国父华盛顿》在展评活动中获市一等奖。十分巧合的是,两位教师都采用了让学生现场撰写墓志铭的教学环节,并将这一环节作为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重头戏。

  1. 东华高级中学李小萍老师的课例《洋务运动》(摘选):

  但是甲午一败,洋务派成为千夫所指,去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更是到了国人皆曰可杀的地步,当时还有童谣唱到:“不怕倭寇来,就怕中堂反”。李鸿章被罢官,闲散住进了京郊的贤良寺。真可谓成也洋务,败也洋务。然而后世的维新者梁启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到了1979年版的辞海里李鸿章又换上了一副卖国的嘴脸——“中国近代史上媚外卖国的典型人物”。

  请结合原来对洋务运动和洋务派的认识和今天的新信息,用5分钟的时间,为李鸿章或者张之洞写一份墓志铭,字数在200字左右。

  2. 东莞市第一中学孙振楚老师的课例《美国国父华盛顿》(摘选):

  《华盛顿纪念碑》中文碑文(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畲)中写道:“华盛顿,异人也, ……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 ” 

  美国联邦党国国会议员亨利·李评价华盛顿说:“战争中的第一人,和平中的第一人,他的同胞心中的第一人。”

  假如让你给华盛顿写一段30字左右的墓志铭,你会怎么写?

  我研究这两节课例录像后,深感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不失为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但如何采用这一形式仍有许多值得研究之处。笔者以这两课为例,提出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应坚持的三大原则。

  一、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所谓客观公正,是指评价历史人物要严格事实评判,即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墓志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由此,要撰写好历史人物的墓志铭,对逝者的一生做出客观公正地评价,必须要建立在对历史人物相关史实(至少是主要史实)的全面了解基础之上,脱离这一基础就难以做到客观公正。

  在《洋务运动》一课中,李小萍老师对李鸿章相关内容地教学进行了浓墨重彩地设计:李鸿章有诸多远见卓识;洋务运动三十多年,李鸿章在军工企业、民用企业、海军建设、教育改革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时人和后人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如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梁启超对李鸿章的感叹、1979年版《辞海》对李鸿章的阐释等,这些都为学生撰写李鸿章的墓志铭奠定了坚实的史实基础。

  而关于张之洞,《洋务运动》一课仅以“张之洞的洋务人生” 为主题设计了张之洞在重工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的相关史实,如创办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除此以外,关于张之洞的其它生平事迹则无一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要让学生为张之洞写一份200字左右客观公正的墓志铭,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反观孙振楚老师《美国国父华盛顿》一课,他用了20分钟的时间与学生共同学习,研讨了关于华盛顿的方方面面,笔者简要概括如下:其一,华盛顿的主要政治活动:1. 领导独立战争;2. 主持制宪会议;3. 颁布《权力法案》;4. 建立国家银行;5. 倡导中立原则;6. 主动交出军权;7. 拒绝称帝;8. 放弃再次连任。其二,华盛顿的主要功绩:为独立、统一、法制、发展、和平、民主、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三,华盛顿的主要品质:勤奋、坚强、 崇尚自由、民主、法制、和平、爱国爱民、不迷恋权力、道德高尚。通过这三大方面的学习和探讨,华盛顿的形象已经栩栩如生了,外加老师补充的徐继畲和亨利·李对华盛顿的评价材料,可谓万事具备,在这种背景下,再要求学生给华盛顿写一段30字左右客观公正的墓志铭便是顺风顺水、唾手可得的事情了。

  二、坚持符合墓志铭文体特点原则

  樊斌在《墓志铭写作摭谈》中说:“撰写墓志铭,有两大特点不可忽视,一是概括性,二是独创性。” 墓志铭因受墓碑空间的限制,篇幅不能冗长。因此,不论用什么文章样式来撰写墓志铭,均要求作者有很强的概括力。千人千面,各有各的人生,独创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来看看《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录像中一学生现场写作的关于李鸿章的墓志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广东教育综合版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53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