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文/深圳市宝安区海旺中学 谢戈平

  因小班化教育较大班化教育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被称为“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是近几十年来世界教育教学领域内最热门的一项改革。因此,在强化教育创新的当今,小班化教育是我们必须重点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综合考量国家、地区教育改革态势,综合考察中外小班化教育得失的基础上,从深圳目前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现状出发,笔者认为,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完全可以在小班化教育方面“先行先试”。 

  一、当前我国小班化教学的现状

  1. 小班化教学在我国快速发展。我国台湾及港澳地区,小班化教学实行较早,特别在香港,小班化教学已成为常态。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率先开展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1996年,上海进行首轮小班化教学试点,被称为我国“教学领域的一场革命”。此后,小班化教学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广泛开展。到今天,不仅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在我国的中西部,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些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有力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因各种原因,我国目前的小班化教学暴露出诸多问题。除了有与发达国家面临如资金投入过大、合格师资不足等共性问题,还出现一些中国特有的问题。比如,“小班”异化为“尖子班”、“富豪班”。对升学率的高度“偏爱”是中国教育目前的“顽症”,也是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的“痼疾”。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为出“好”成绩、“快”出成绩,将少数成绩拔尖的学生集中成班,为他们配置最好的师资,集中最优的资源,以期取得最好的成绩,而更多的学生则在一边观望,“小班”异化为少数人的“尖子班”,这与原本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小班化教育”宗旨南辕北辙。除了学业上的“尖子班”外,在中国的另一种“小班”则集中在高收费的民办学校中。这些民办学校要么以培养“贵族精英”自居,要么以提供超豪华设备、师资等为“卖点”,尽管都是“小班”,但这种“小班”则是社会少数“富二代”、“官二代”的“专利”,与真正意义的小班大相径庭。

  又比如,以“小班化”之“瓶”装“大班化”之“酒”。小班化教学不仅是班级人数的减少,更是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革命。而在目前现实中,我国的小班化偏重形式上缩减班级人数,而更实质性的合格师资的培训、教学方法的改变、课程体系的构建、评价机制的形成等没有跟上,导致依然以“大班制”的模式来进行“小班化”的教学,“形”变而“质”未变,小班化更多时候沦为形式。

  另外,对小班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和科学。尽管小班化在中国开展的范围越来越广,数量越来越多,但很多时候往往是一种自发的、感性的行为或是“政绩”、“亮点”的驱动,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理论的支撑,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有深度、科学性的理论和模式。理论的不足和指导的缺陷也限制了小班化教学在中国的广泛开展及成效的取得。

  二、在深圳市宝安区开展小班化教学大有可为

  笔者所处的深圳市宝安区,经济社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无论是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总量上,都名列深圳市前茅。2012年全区GDP同比增长12%,总量达1702亿,现有中小学校200所, 幼儿园184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30余万人,2003年成为广东省第一个“镇镇为教育强镇”的教育强区,2010第二个通过了“广东省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先进区”评估,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上,宝安教育都成为“大块头”,都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迈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宝安教育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力争成为深圳市进入全国教育现代化先进行列的先锋,形成“均衡、优质、特色、多元、开放”的现代教育体系。笔者作为区政协副主席,一直高度关注宝安区教育及未来发展。认为在宝安教育发展中,小班化教育大有可为。

  1. 宝安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需要。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历来被赋予“先行先试”的优先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也将深圳和北京一起确定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试点地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深圳在更高的起点上提出建设国际化先进城市的目标,而教育的国际化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宝安区域性要素众多,生态人文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广东教育综合版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61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