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宝安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虽然因深圳人口组成和户籍结构的特殊性,当前宝安区教育公办学位紧张的矛盾还将在一定时期、在一定地域存在,但总体趋势正从过去的总体紧张向总体均衡、局部紧张转变,现在又出现局部招生不足的新情况。从长远来看,老百姓关注的焦点正在由“有书读”向“读好书”转变。而小班化教学作为一种为国民提供均衡、优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在宝安教育的未来发展中势必产生大的影响。
因此,从宝安教育的长远发展考虑,从满足市民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需要出发,选择条件较好的公办学校开展小班化教学的试点非常有必要。深圳市的罗湖外国语学校、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云顶学校、南山育才中学等都在开展小班化教学探索,宝安区一些条件较好的民办学校如中英公学、宝安外国语学校及公办的海旺中学等正在或已进行这方面的实践,都取得很好的效果,也为下一步在全区推进小班化教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3. 家长及社会对教育多元化需求的需要。宝安区学生结构复杂,家长组成结构也复杂。不同层次的家长对教育也有着不同层次的需求。既有“有书读”就可以的需要,更有“读好书”、“读优质书”的需要,且后者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仅以宝安新中心一所小学为例,学校核定招生范围是周边十大楼盘的适龄儿童、少年。周边楼盘都是高档住宅楼,根据调查,这部分学生家长平均年龄在40岁左右,普遍具有学历高、收入高、对孩子期望值高的“三高”特征,其中有70%的人有着到国外及港澳的游历,许多人对小班化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及了解,80%的家长有将来将孩子送到国外深造的计划或愿景。因此,开展小班化教学既符合家长对教育优质化、多元化的期望,更能得到他们的充分支持。
4. 宝安教育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小班化教学的前提。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在于合格且优质的师资资源。宝安区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将其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来落实。宝安区坚持“优者从教,教者从优”的原则,多种形式潜心打造教师队伍。宝安区专任教师学历100%达标,目前已普及小学大专、中学本科的教师学历标准。教育行政人员100%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硕士达到36%,拥有特级教师52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3名,省级优秀教师28名,深圳名师45名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5. 充分的投入和优质的设备是小班化教学的坚实保障。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强有力的经济物质条件的支持。宝安区是深圳市人口大区、经济大区。宝安区始终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高度着眼教育事业的发展,明确提出“三个优先保证”(财政安排优先保证教育,土地配置优先保证学校,人才引进优先保证教师)的原则。仅以2011年数据为例,2011年,宝安区义务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1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9%,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16.35%。在宝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又再次明确“区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教育拨款比例,每年同口径提高1个百分点”的要求,充足的经费投入为小班化教学提供坚实的保障。
同时,宝安区坚持优质、均衡发展战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在“优质更优,短板补齐”的思路下,全区公办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达到一个新高度。截至目前,全区公办学校全部达到“宝安区优质化学校”标准(相当于原省一级学校标准)。在高标准配置的同时,宝安区又坚持“以信息化提升现代化”的发展思路,将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每所公办学校按标准建成校园网络工程和数字化校园等,都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以宝安区海旺中学为例,该校是宝安区“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学校以智慧校园建设为契机,努力推进“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以全面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电子书包和移动智能学习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特征,构建信息时代下的“云”学习模式,让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智慧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之间的高度互动和充分关注,传统的大班制显然不能适应。因此,小班化教学更符合智慧课堂建设的要求。而智慧课堂因其高度的互动性、即时性、生成性,符合小班化教学的要求,也为小班化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可靠的途径。
小班化教学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从本国、本地区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探索一条适合教育发展规律的“小班化”之路,从而紧跟世界教育发展潮流。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