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文/广东实验中学   黄 涛

  引述既熟悉中国教育又熟悉美国教育的冯祖鸣的观点:“我个人的感觉是,不仅是中国,所有的东方文化,都太注重考试结果了。你要是太注重考试结果,这书是很难教的。家长急,学生也急。好像人的心停不下来,让学生慢慢成长都不行,要马上看出结果来。所有的结果,都坏在拔苗助长上了。”他来自北大少年班,是美国奥数队主教练,在美国霍普金斯大学硕博连读,放弃数学研究到一所私立高中教授数学,是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的数学老师。

  美国基础教育没有这种让“家长急,学生也急”的考试文化,根本还是在于教育评价。美国教育评价,我认为主要包括政府评价学校、大学招生制度、学区(家长)评价学校这三大块基石。

  一、政府如何评价学校

  这里引用《纽约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改革措施卓有成效》的观点。纽约市实施12年义务教育,6岁至19岁为义务教育阶段。近年来,他们先后发起“学童优先”教育改革和“多样性教育项目”,提出建立1400所成功学校以及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目标。“学童优先”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行责任制。从2007年起,纽约市所有学校和家长都能定期收到一份“进步报告”,该报告根据学生的出勤率、师生及家长的反馈意见、学生学业表现和进步三方面标准将纽约市的学校评为A级至F级。获得A级评分的学校,有资格得到奖金并成为教育系统的示范教学点。获得A级和B级评分的学校被认为是优秀学校,这些学校若从表现不佳的学校接收学生还能获得可观的额外拨款。获得C级评分的学校不能得到奖励,连续三次被评为C级的学校,将面临和D级学校一样的处罚。获得D 级和F级评分的学校,面临干预并可能更换领导,如果他们无法有效改进,则只能关闭。该报告注重所有学生的进步情况,如果贫困生、少数族裔学生和特殊需要学生取得巨大进步,学校可获额外加分。为了更好地落实责任制,纽约市教育局还为学校提供了全新的评价工具,使学校了解并追踪每个学生的进步情况,教师使用这些评价工具根据每位学生的需要和才能量身订制学习计划。

  从2007年起纽约市实施了“公平学生资金”资助政策,以学生为基准给公立学校提供资助。这项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在纽约市公立学校就读的学生都应该公平地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学校应该公平地得到充足的资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教育需求,资助政策应该最大限度地照顾这些需求;学校领导者而非教育局最有权力决定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学校预算应尽量透明以便监督评估。在这种资助政策下,学校根据入学的学生人数和类型获得资金。许多来自不同途径的资金汇聚成“一揽子”资金,以清单的形式提供给校长。接收学业表现差的学生并提高其成绩的学校还可获得额外的资金。

  我在美国访问期间,与Stuyvesant高中张洁校长进行了访谈。她对此很有体会,她的高中虽然考试成绩稳居前列,但学生起点本身就高,学业进步得分不可能高,所以学校评分并不靠前。同时,纽约州的统一考试难度相当低(对比纽约州一些名校的教学难度),所以这个统一考试并不会对课程和教学形成指挥棒。尽管如此,这种统一考试依然受到精英学校的批判,Scarsdale学区的学监甚至表明要抵制这样的统一考试,因为这会让学校和老师变成“teaching to the test”,这与学区“teaching for the future”的理念有矛盾。Scarsdale学区有这样的底气,因为学区居民家境富裕,能够提供足够的教育经费,而不需指望政府的那些投入。

  二、大学招生制度

  2006年有一位SAT得分2400分的中国学生申请普林斯顿大学被拒绝,忿而提告普林斯顿大学种族歧视,结果一审就败诉了。原因太简单了,因为SAT仅是大学录取评估项目之一,任何学生都无法证明自己用数字无法表达的出类拔萃。

  美国大学招生材料简单说包括:

  1. 参加标准化入学考试。事实上,现在美国最好的大学(TOP100)会要求申请者提供SAT成绩,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学生报考ACT。

  2.选择学校。美国大学超过3000所,学生一般选择10所左右进行申报。

  3.准备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申请者一般需要提供3封英文的推荐信。推荐信要说明被推荐人的基本情况,介绍推荐人的成绩、能力、品质等。

  4.准备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和文章(Essay)。这是影响录取的重要文件。

  5. 提供在校成绩单(Transcript),即在校GPA成绩。GPA越高对申请好学校越有优势。 

  6. 其他证明材料。为突出优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广东教育综合版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74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