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师生身着古罗马服饰上拉丁语课
  最好提供其他能够充分证明自己才能的文件。例如参加社会活动的经历、特长证书、发明证书、发表过的文章及各种竞赛的获奖证书等等,这样将大大增加被录取和授予奖学金的机会。

  我在Scarsdale学区访学期间,采访了高中数学科组长Lynn,我问她数学科是否帮助学生准备SAT测试,哪怕是做几套模拟卷?Lynn说:“SAT不是学校的课程,数学科不需要为学生准备,也不会给学生做模拟卷。我们的课程内容足够学生对付这样的考试,学生拿着SAT问题来,老师也会解答。准备SAT测试是家庭的事情,他们可以去参加课外补习班,很多亚洲裔学生就是这样。”美国的校长们相信,高质量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大学最好的准备。我问华盛顿西德威尔友谊中学校长:“你们帮助学生准备SAT考试吗?”他自信的说:“我们的课程超越了SAT,只要学好了我们的课程,参加考试就不是问题。”

  三、学区(家长)如何评价教师

  Scarsdale学区副学监Webber博士介绍,他们经过严格的程序在全州招聘教师,并经过三年时间才给予他终身教师资格。从这点说,学区相信每一个教师。同时,他们评估教师开设课程的质量,评估课程能否培养学生的批判和创新式思维,他们也从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中得到老师的评价。但是他们没有依赖考试成绩,除非因为考试成绩而受到投诉。史岱文森高中张洁校长说,她的任务就是负责听课,一个学期要听200来位老师的课,每次听课时间在15分钟左右。对于她欣赏的课,她会表示感谢或赞美;对于认为不够好的老师,会约谈。仅此而已,除非有家长或者学生投诉。所以,在好的学校,老师的课程和教学自主性是得到充分保障的,也是很少干扰的。美国的学校基本没有备课组这个机构,因为这里不要求统一,而是要求个性。当然,美国也存在严重的教师不合格问题,这在薄弱学校更加严重。还是以纽约州为例,“学童优先”改革推行后,校长拥有授予教师终身教职的权力,可以为那些已经证明能够帮助学生获得学业成功的教师授予终身教职。纽约市教育局还与教师联合工会合作,帮助校长确定教学有困难的教师并予以指导,建立了“教师同仁干预”计划,由一个经验丰富的教育工作者团队为这些教师提供支持。如果帮助措施无效,教育局会为校长提供额外的支持,帮助他们辞退教学表现最差的教师。

  Scarsdale学区派年轻的David老师做我的接待老师。2011年3月,我参加了他获得学区终身教职的仪式,他的父母也从外地赶来。获得终身教职,对于美国的教师是件大事,这意味新教师经过三年教学工作,学区认可了其教学能力,意味着“转正”。新老师不但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且工作也更加稳固。David是如何获得终身教职的呢?他说最重要的是要拿下一个硕士学位,同时,从校长到科组长要来听课,评价意见反馈到学区,再由学区的董事会(主要成员由家长组成)开会决定。2013年12月,我再去纽约看他,他对我抱怨新的科长不太认可他,总是来听他的课,但他相信自己在不断进步。

  通过对上述三种教育评价方式的认识,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美国的学生也要考试,既要应付大学招生需要的SAT等考试,也要为获得学校GPA高分而考试,但是考试的难度不高,考试的利益相关性不高,教师拥有课程评价权,不必为考试排名而教,不必为优秀率及格率而教。尤其是精英学校,可以充分考虑自身需求,追求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美国社会的教育观念是不相信统一考试的。每次政府强化统一考试的政策一出台,都会招来一片骂声。他们的核心教育理念是CCT,即学生的批判和创新式思维的培养。这在哥伦比亚大学Robert Monson博士的报告题目《批判创新式思维与课程改革》中可见一斑。而CCT的培养,需要的是高质量的课程,而不是考试成绩。

  美国中学里最重要的事情,于教师而言是课程设计与实施,于学生而言是如何选课。美国学校不要求老师们写论文,做课题,而是要研究如何开好课程。

  当然,宽松的评价方式是一把双刃剑,既造就了一大批优质高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失败学校。美国政府也在从各国的教育经验中汲取经验,从小布什的“不让一个人掉队”法案,到奥巴马的“力争上游”法案,美国联邦加大了统一测试的重要性,把校长任免、资金拨付甚至学校的存废都和考试挂起钩来。但是,这些考试都是基础测试,难度较小,对优质学校不形成干扰,对课程开设也没有太大影响。

  本栏责任编辑 魏文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导读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A·新闻·言论
   第07页:A·新闻·关注
   第08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09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0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1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2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3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4页:A·重点·深化改革 创新发展 扎实推进教育 “创强争先建高地”
   第1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19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0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1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2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3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4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5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6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7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8页:A·策划·让教育诗意地栖居
   第29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0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1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2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3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4页:B·专题·语文阅读教学
   第35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6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7页:B·研究·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第38页:B·实践·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教学模式
   第39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0页:B·实践·英语短剧“研学小组”评价体制的现状及对策
   第41页:广告
   第42页:广告
   第43页:广告
   第44页:广告
   第45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6页:B·实践·折纸活动中的探究教学
   第47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8页:B·实践·再识估算
   第49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0页:B·实践·再读新课标,探讨应对课堂“沉没成本”的教学策略
   第51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2页:B·实践·小学《硬笔书法练习指导》编写思路与特色
   第53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4页:B·实践·将墓志铭的撰写引入历史课堂教学
   第55页:B·实践·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学“三法”
   第56页:B·实践·中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改革的思考
   第57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8页:C·管理·深圳市综合高中创建的探索
   第59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0页:C·管理·学校精细化管理策略
   第61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2页:C·管理·教育创新与小班化教育的思考
   第63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4页:C·班队·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三阶段
   第65页:C·班队·抱枕风波
   第66页:C·班队·数码相机与“四大金刚”不得不说的秘密
   第67页:C·班队·德育处的梦想
   第68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69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0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1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2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3页:C·品牌·教育,因过程而美丽
   第74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5页: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第76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7页:C·锐评·慕课:要物理反应,更要化学反应
   第78页:C·随笔·教材与食材
   第79页:C·随笔·教育者的幸福
   第80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1页:C·专栏·在体验式课外阅读中促进孩子生命的成长
   第82页:广告
   第83页:封三
   第84页:封底
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广东教育综合版C·域外·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75看美国基础教育的“评价为先” 2014-04-05 2 2014年04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