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慕课”根植于学校的文化土壤。“慕课”、“翻转课堂”在国外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国内的也有,如山西新绛中学、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等,“翻转课堂”已成了学校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但我们在学习、借鉴别人的同时,绝不能全盘照搬,不加分析地“拿来”。上海师范大学数理信息学院教育技术系主任黎加厚谆谆告诫说:“慕课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美国人的价值观,本土化慕课绝不能是简单的‘镜像’。要植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去研究如何借鉴与创新。”要让“慕课”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落地生根,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对于学校来说,因“校”制宜非常重要,在提升教学质量这个前提下,结合校情、学情、教师情况等进行具体分析,积极创设条件,探索适合本校的模式。“慕课”的实施,一要加强硬件建设,为网络在线学习提供保证;二要成立慕课团队,组织学科骨干教师领衔团队共同完成微视频制作,形成学校慕课平台框架;三是可在一些学科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广其它;四是对外开放,并利用“慕课”平台上的教育资源,实现“取用”与“提供”的双向互动。
大数据时代,西潮东渐,“慕课”来袭。固守于“黑板加粉笔”的学校,在这一轮在线教育建设中必然会失语旁落;而固守于“灌输式”教育的学校,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教育现代化建设浪潮中还会拥有话语权吗?我们期待以“慕课” 冲击为契机,加快、深化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等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使优质均衡教育成为可能,使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 邱 丽
省教育研究院与韶关市始兴县
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
3月19日上午,省教育研究院与韶关市始兴县人民政府签署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协议,整体把脉推进始兴县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县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破解方法与路径。院长汤贞敏,副院长黄崴、朱仲庆和正处级干部李文郁,始兴县委书记范秀燎、副县长刘胜春和韶关市教育局副局长曾楚清,以及院、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签约仪式。
始兴县位于我省北部,2012年12月通过“广东省教育强县”督导验收,2013年2月被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称号。在创建“教育强县”过程中,始兴县深刻认识到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将严重制约“创强”后教育发展水平提升,提出了“走内涵发展道路,办特色教育”的新目标。为服务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推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走特色教育发展路子,省教育研究院与始兴县合作共建教育科学发展实验区,指导始兴县全面推进教育内涵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教材教学评价模式改革,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县教育改革发展难题的破解方法和路径,为促进教育内涵建设和科学发展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
根据协议,实验区将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育人才队伍,打造名校(园)长、名专家、名教师;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打造品牌课程、学科、教研组;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提升教科研层次和质量;全面改进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促进素质教育实施;加强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双方携手开展广东特色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建设实验、广东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试验,在统筹县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融合,建立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模式上实现新突破;加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校长和校中层干部、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管理,整合发展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全面提升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基础教育质量评价队伍,研制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具,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评价活动,建立有效的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和应用机制,引导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推动学校管理工作从粗放式的外延管理转向精细化的内涵管理,从经验型管理转向科学化管理。
签约后,与会人员对实验区2014年度工作计划进行了深入研讨。
(省教育研究院办公室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