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4×100米第一名。”“你知道吗?我的学生个个都很优秀,他们不仅学习好,体育好,在艺术节上也是好手。还有,还有啊,有个孩子叫小木,高二就被保送到浙大……能教这些优秀学生,真是我的福气呀。——我可是这些优秀孩子的老师!”
是啊,她的学生,怎能不刻上她的印记呢?
今天,大洋此岸与大洋彼岸那些卓有成就的学生们,都曾经得到过她最用心的爱护;也因此,用他们从秋实老师那里传承来的卓越品质,建构了今天这些广泛有益于人类的价值,比如说清华紫光,比如说硅谷中国力量。姑且作一个这样的度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秋实老师有多爱那些从农村里来的娃娃们——用母亲一般的朴实爱意全心全意地接济那些最穷苦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吃饱饭,从而带着满身心的力量去成就他们走向未来的卓越;那么今天,那些当年受过秋实老师的恩惠滋养的孩子们就有多挂念她。秋实老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紧张的师生关系感觉不可思议,说:“我的学生对我可好了,学生遇上我都行90度的鞠躬礼,弄得我挺不好意思的。不管毕业的还是没毕业的,在路上碰到我,都会大老远的跑过来挽着我,有些甚至搀扶着我,好像我老得走不动路了。有个学生在北京工作,每次回家探亲,都会先来看我,再回家……”在新南州中学建成迁址之前,秋实老师一直住在紧挨着学校的宿舍里,大部分时间她都喜欢与学生们“腻”在一起;甚至在高考前,许多学生为了缓解压力,会聚集到她家看电视。
热爱体育,全面发展,是孩子们从秋实老师那里受益的另一个传统。下午四点这会儿,正是秋实老师的游泳时间,除了工作的原因,风雨无阻,冬天也不例外。“我的游泳技术不错,一口气能游1000多米,有些年轻人都赶不上我。”她自豪地说。下午四五点,游完泳、散着发在校园中行走的秋实老师,是南州中学经典视觉在线。当班主任是体力活,没有强壮的身体可不行,秋实老师笑得温厚而坚韧。
温厚而坚韧,这是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品性。这种品性本身属于人类祖先的能力,往往用时间才能评价与见证。这种深藏的力量往往对这世上一切的短暂的价值评判不屑一顾,对于意外与瞬间价值毫无动心,只专注于那些不断可被时间沉淀与循环的事;那些事就像土地,一万亿年也没有变过,它需要一种固着的定力,一种只属于农民的勤恳的把式,它规定着你,而不允许你随意去命名和定义它,它只遵循太阳与月亮的法则,其他法则在它这里都失去耀与炫的意义,因而也产生不了能被继续沉淀与循环的力量。秋实老师在南州中学的百年之上,早就明白这来自古老规训中的智慧,因而她总是行走于大地之上,并不追求拔“地”而起与掷地有“声”。“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秋实老师说:我没想过别的事——评比什么的,富有什么的,有人喜欢,不过那些事不是我该想的;我觉得想上进是好的,但事情是不是靠想的,是靠做的,去坚持做你认为对的事,我认为这才是重要的。
秋实老师的这种理解,对应着人类学里的一个定式,就是“重复”。比如说在传统的传承这个事上,我们对祖先的崇拜非常重要,因为它是一个重复,所以不肖子孙的“肖”,是说你不“像”,没有能力去重复你原来祖先的工作,也就是说,在人类学意义上,人的重复能力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走进麦田,看着一根根麦子站在那儿被淹进一大片的金黄色的海洋里,你重复着我的模样,我重复着你的色泽,今年重复去年,明年还来重复现在,不言不语,它们只是生长,只是死亡,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的日复一日地有滋有味地生活。尽管只是生存在这一片跟其它毫无差异的麦田里,也并没有农夫会认识到这根麦子那根麦子都是一个个特别的个体,但它们依然清楚自己不同于另一根麦子的人生并沉默地继续生活下去——如同麦子并不能辨识这一个农夫与那一个农夫的区别但农夫依然去走他只有一次的人生一样,你只需要意识到其实我们与祖先并无分别,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却只有一次,所以每一刻每一秒的体验都将充满无可替代也无可逆转的意义。当你意识到这些“重复”与“不可复制”的暗示,意识到“重复”与“不可复制”同是生命的本质却在不同的位置上各自各深邃着,你就会懂得去敬畏“重复”而不胡作非为,你就会为“不可复制”而认认真真。
但今天讲创新,每每把“重复”放在对立的一个位置上。我们教育孩子要超越,这个超越里不仅包括超越他人,更要超越父辈与祖先,因此,超越的内核是“否定”而不是“重复”。这个时候,创新与超越很可能成为现代性生存中的另外一种十分危险的陷阱,这种陷阱,就是人的一种“内卷”状态。人类学角度说,“内卷”是一种竞争目标高度一致而意义不明的巨大内耗;从现象学上看,这种内卷就是“高度一体化”的生活及高度一体化的竞争机制,大家朝着一个目标去,要多赚钱,买一百多平的房子,要买车,一定要成家等等,这个线规划好了,规划死了,大家高度一体化,都要在这样一个市场里面争夺一样东西;而且这是一种不允许失败与退出的竞争机制。所以表面上看人类在自我制定的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