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冷学宝 何大超
劳动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样态,也是生命的高级呈现形式。从功用的角度来说,劳动是人类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不二手段,在劳动中,人类创造了财富,提升了能力,丰富了智慧。从相互影响与塑造的角度来说,劳动是一种对他人、对自身同时达成的教育活动——借助劳动,人们培养了情感,完善了自我,生成了思想。正是因为劳动是集体力、智力、才情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我们的新时代教育才将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并列在一起,构成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也构成了教育的生动样式。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五育并举”提出两年多以来,在教育实践中,很多学校依旧没有把“五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不少学校,劳动教育仍旧被极限挤压,失去了生存的空间,导致部分受教育者高分低能,乃至生活无力,生命“无能”;而有的学校,则注重“面子工程”,劳动教育被过度强化,甚至到了独大的地步。当然,后者仅是少数,更多的还是前者,许多学校由于中高考的压力,担心劳动实践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不敢让学生劳动,再加上劳动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致使劳动教育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如何补齐劳动教育短板,使“五育并举”不至于停留在口号阶段,推动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扎实开展,亟待我们全面、深入的考量。在此,先行者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或许有可借鉴之处。
2019年1月,在江苏省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新沂市棋盘中学校长、省特级教师、省人大代表徐长征就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向大会递交了一份提案,并在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四点建议:一是从省域推进的角度,对劳动教育的开展进行顶层设计;二是依托省课程基地项目,加大培养力度,打造一批劳动教育基地品牌;三是制定劳动教育开展的保障体系,做好立法保障工作,为劳动教育的长期落实“保驾护航”;四是认真研究劳动教育与高考改革、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关系。有勇气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徐校长和他的同事们早已在棋盘中学开展了数年的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建设校内外基地、开发校本课程,构建劳动教育课程群,“劳动教育”实际上已成为学校“五育”中最有力的支撑点。
打造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的呈现形式以体力劳动为主,但不是蛮干,而应该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作为一所农村学校,棋盘高中依托现有条件,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达成了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课程体系的打造又建立在对新时代劳动教育精神准确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他们提炼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尊崇劳动、技能熟练、乐于奉献、主动发展、身心健康,构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成了课程资源中心。
课程体系包含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中学科课程意在通过学科渗透、大单元整合、项目化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学校把通用技术课程进行校本化整合,开设8门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又从综合实践课程中延展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三个板块,开设6门课程。
校本课程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着眼于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在课程中真正付出辛劳,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提升适应生活的能力。选修课程采用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职业生涯,培养学生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学校还开设了大学先修课程,供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提前体验大学课程内容,为将来的理性选择专业奠定基础。课程体系的构建与课程基础的建设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