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为素材创作舞台剧,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
棋盘高中创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基地,目的有三:整合区域劳动资源,对接育人转型要求;改变传统劳动观念,对接新时代要求;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对接新课标要求。具体地说,就是学校站在教育主体地位,通过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协调家庭、学校、社会三个领域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力量,形成三方系统合作的横向劳动教育体系。
实践基地建设包括两项内容:生态农场和研旅基地。棋盘高中利用校园西南角的十亩空地,让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体力劳动,种植草药和果树,进行特种养殖,收集雨水用来浇灌,动物粪便经过处理变成有机肥料。同时,学校与宋庄民宿联系开展新兴服务,与踢球山猕猴桃种植基地联合打造有机农业,与钟吾智造谷联系进行智能制造,与新沂华信塑业有限公司联合进行材料应用,与百博瑞机械有限公司开展饮水工程建设。自建基地,又外向联系,打造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课程研修基地。
为突出育人目标的引领作用,达成劳动教育的科学性,徐长征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为适应劳动课程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成立名师工作室、专家工作室,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带动、引领作用;整合学校内外教师资源,对接大学、科研机构,组建课程实施团队,搭建学习培训、研讨交流、成果申报等平台,打造一批能够适应学科教学和劳动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团队;组织由优秀学科教师、市县教科研人员、高校专家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题申报研究团队,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开展行动研究,总结梳理经验成果,带动学校各学科教师协调发展,打造学校劳动教育新品牌。
课程基地的教育效能
依托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基地,棋盘高中达成了四个方面的教育效能:变革了传统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教师多样化成长;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学校教育永恒的主题。从学生这方面来说,棋盘中学的劳动教育改变了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学生在劳动中亲近生活,了解生活,探究生活,懂得协作,学会创造。而基地课程建设加深了教师的危机感,促使他们在压力之下积极开展教研,自我提升,有利于务实型教研氛围的创建和学习型团队的打造。教育活动不是单向的,教育者在施教过程中必然会有所收获,自身素养得以提升,这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棋盘高中先后成立了20个学生社团,基本实现了社团课程化,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放在基地课程中二次开发,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习兴趣,开阔了视野,激活了思维,提升了自信力。同时,基地对外开放,成为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新平台,能够在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一个基地,多种应用。破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基地的共用,学校的教育作用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棋盘高中的劳动教育,为我们从单一、枯燥的应试教育中成功突围提供了丰富、鲜活的实践样本。2020年8月,徐长征调任新沂市东华高级中学任校长。新校园,新规划,新征程,但教育的信仰不移,教育的根本不变。依托学校“和融”文化特色,徐校长正在建设“和融劳动教育体验空间”。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东华中学门前的河道规划进入校园,在河道上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种植体验馆,内部建造组织培养室,让学生在校园内就可以参与劳动实践,丰富职业体验,将课本中所学的知识在体验馆中进行检验,让学科核心素养在生命深处扎根。而在棋盘高中,新任校长安勇对劳动教育也有着明晰的规划:学校将继续依托课程基地,建设“泽润课程”,将劳动教育课程列入必修课,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砺,在创造中成长,促进每一个学生“五育”的高品质发展。为达成这一目的,学校将继续拓展中药区、果蔬区、林艺区以及动物养殖区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劳作中爱自然,爱科学,爱艺术,爱生命,悟人生。
教育不是干瘪的数据可以测度的,因为,道德、智慧、能力等许多无法在短期内彰显的生命品质正是在劳动中生成、发展的,而这些恰是生命的成长和丰富不可或缺的要素。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道路上,伴随素质教育的落地生根,教育之路必定越走越宽,校园生活必然越来越美,师生未来必将越来越好。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中学)
责任编辑 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