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慧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选编了过半篇数的儿歌及儿童诗。诗歌教学从“娃娃”抓起,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诗歌的种子,意义深远。这些年,小学低年级诗歌教学研究蓬勃兴起,相关案例和论文可谓众矣。然而,笔者发现,儿歌与儿童诗经常被混为一谈,一些教师也是迷惑不解。
例如,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语文备课手册》(一年级上册),在《影子》一文的“教材品析”中说“《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而在“作者链接”中又说“提起《影子》这首儿童诗……”,前文说《影子》是儿歌,后文又说《影子》是儿童诗,前后表述明显不一。河北省作家刘畅也曾在博客吐槽:“我已经收到十多本收录有我创作的儿歌、童谣类的样书。不管是大赛的获奖(优秀)作品集还是名家选编的专辑,从书名到内文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与缺陷。有的专集或选集书名叫《儿歌×××》或《童谣×××》,可在书中,他们除了把儿歌、童谣混在一起,更有的把儿童诗也混在儿歌或童谣当中……”
笔者仔细查阅了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全书虽未专门讲解儿童诗与儿歌的区别,但在“教材解析”中明确将《雪地里的小画家》《影子》《大小多少》等课文列为儿歌,将《明天要远足》《青蛙写诗》《小小的船》等课文列为儿童诗。笔者还注意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的第5条目标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应该说,无论是课程标准制定者还是人教版的《教师教学用书》编写者都有意对儿歌和儿童诗作出了区分。
那么,儿歌与儿童诗二者区分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文学界似乎尚未有权威的界定,网络上对此也一直争论不休。笔者以为,不管作家、编辑怎么看待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从教学角度来看,教师还是应该尊重课程标准及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的观点,对儿歌与儿童诗的区别保持清醒的认识。笔者不揣浅陋,尝试将儿歌与儿童诗区别归纳如下:从语言形式来看,儿歌比儿童诗更讲究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整齐,《现代汉语词典》没有对“儿童诗”的解释,对“儿歌”的解释为“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唱的歌谣”,一个“唱”字凸显了“儿歌”的“个性”,如儿歌《大小多少》:“一个大,一个小,一只黄牛一只猫。一边多,一边少,一群鸭子一只鸟……”段落之间句式一致,同押一韵,学生快速朗读时,就好像在歌唱。再看儿童诗《明天要远足》第一段:“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一段句式就谈不上整齐了,韵味也明显不足,更关键的是这些诗句只适合轻声地朗读,不具备儿歌“唱”的特征。从篇幅长短来看,儿歌因为有口头创作、供儿童吟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