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特征,一般都较为短小,儿童诗则有长有短,不受限制,有的叙事诗和童话诗的篇幅可达数百行。从意蕴表达来看,儿歌侧重写物和叙事,意蕴浅显易懂,主题思想往往显而易见;儿童诗则侧重写意和抒情,意蕴比较深刻含蓄,字里行间更富有想象的张力,主题思想大多要通过一番咀嚼和品味方可悟得。越是供高年级学生阅读的儿童诗,意蕴越含蓄朦胧。最后这一点表明,儿童诗比儿歌更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这种辨析,对于儿歌、儿童诗教学而言并非无关紧要。在实际教学中,一年级儿歌教学的优秀案例不胜枚举,但由于对儿歌与儿童诗混淆不清,儿童诗的教学有失偏颇,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没有充分凸显儿童诗的“诗性”,把儿童诗当作儿歌来教。一些教师过分重视儿童诗的“识字、写字和诵读”教学,忽视引导学生“意会其理,心通其情”,对儿童诗的品悟不够到位。也有一些教师认为一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根本不懂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不必要也难以进行儿童诗的写作指导。笔者以为,即使是一年级学生,儿童诗的教学重点也不仅在“识字、写字和诵读”,放眼长远,应该引导他们放飞想象和心灵,赏析儿童诗,爱上儿童诗,并学会仿写和创作儿童诗,为今后新诗学习以及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任教一年级,教学中尝试指导学生进行儿童诗的仿写和创作(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字允许用拼音代替,也可以口述让家长或老师记录),在晨读、午休前及语文课的前五分钟等时段,安排学生诵读交流自己创作的诗歌。可别小看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想象丰富,频频冒出稚嫩而不失哲理的“金句”,令人拍手叫好。
诚然,笔者绝非要贬低儿歌的教学价值及效用,意在强调儿歌与儿童诗不能混为一谈,儿歌与儿童诗的教法应该有所区分,特别是儿童诗的品悟、仿写和创作,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抓起。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一附小)
责任编辑 黄佳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