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小兰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这是教育戏剧首次以正式文件的面貌进入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视野。音乐、美术、舞蹈早已不再陌生,而戏剧、戏曲和影视为什么会并列提出?它们不就是老百姓常说的“演戏”?这是演员才要做的事,普通学校和普通老师需要了解这些吗?
然而,当我第一次参加常州市首届全国中小学教育戏剧课程与教学高峰论坛时,心中的疑惑就完全消除了。接受了太多沉闷且同质化现象严重的讲座,这次招募海报就让人心动不已。更不用说在现场了,台下听课的我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专家一出场,不只是台上的孩子,就连台下的老师和场边的工作人员也都个个热情高涨、表情丰富。戏剧不仅让培训多了新鲜的气息,更丰富了我对教育的认知。戏剧把权利和阵地重新还给了个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思考、判断、解决问题。
“大家都照过镜子吧?现在我要照镜子了,你们就是镜子里的我。”老师缓缓伸出右手,对面的孩子伸出左手,也有个别孩子伸出右手,又害羞地缩了回去。接下来,老师以较慢的速度往左侧平移,一步,又一步;下蹲、坐在地板上;踮起脚尖,捋头发……孩子们越来越放松,动作也越来越自如。我逐渐认识到李婴宁教授所讲的:教育戏剧不是戏剧教育,它不是以表演为目的,而是以游戏的方式模拟人生。孩子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模仿打开自己,学会运用肢体语言,同时也懂得倾听,学会尊重。
接下来的游戏是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奔跑,老师要求大家尽可能地疯狂跑,前提是不可以撞到别人。这真是一场刺激又紧张的训练啊!当老师连拍四下,发出指令时,所有孩子瞬间变成了一尊塑像。我仿佛坐上了时空穿梭机,来到了童话剧《睡美人》的沉睡现场。“非常好!保持!不要动,眼神、气息,包括表情,还有哈喇子……”台下老师一阵哄笑,孩子们却像入定似的,一动不动。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反应力真是惊人!怎一个精彩了得!
教育戏剧既是娱乐,又是学习,也是一种社交,更是孩子们表达情绪和想法的一种方式。它带领孩子去探索生活百态,帮助他们摆脱时间、空间、经验的限制,带来了更高的眼界和对生活的深刻认识。孩子们就是在这样虚幻又真实的场景中发现自己,了解自己,也改变着自己。教育戏剧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把它呈现出来。这个世界是活的,空间是活的,人与人之间有气场流动,我看到和感受到了那些平时不容易看到的很多东西。
回到小城,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和冲动,我在英武社区组织了一场《丑小鸭》体验式读书会。这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啊,不同于往常的正襟危坐读文本,而是一群大人和小孩经由童话阅读进入了故事戏剧情境。他们通过肢体律动、台词创编、配乐鉴赏、角色扮演等丰富的戏剧活动,用整个身体去深度阅读,去体验与传达故事情景及人物性格心理,去勇敢而富有创意地表现自己。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受教者往往意识不到自己在学习。教育戏剧并不会训练孩子的台词、发音和肢体动作,注重激发的是参与者学习的内驱力。“丑小鸭呀丑小鸭!当春天来临,当你见到不远处那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