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为了参与深圳读书月短剧展演活动,我带领七年级的学生以《西游记》这本名著为对象,创编了短剧《唐僧师徒过深圳》并最终荣获决赛初中组唯一的一个金奖。
用问题串启发学生,与学生一同进行头脑风暴,师生共同寻找创意点融入剧本,排练时一遍遍揣摩对话与动作,几次舞台演出后不断总结经验。
整个过程是艰辛的,也是有趣的,以下撷取一些重点,可以看到学生思维提升的轨迹。
在完成《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之后,我询问改编团队一个问题,《西游记》如何用一句话概括?
同学们共同的答案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
我接着问,西天取经的故事如何和深圳结合?
同学们想到可以把深圳看成取经途中的一站。
下面的问题是,深圳作为取经途中的一站,会发生什么事呢?
同学们回归名著提炼又结合情境思考,建议让唐僧师徒在深圳也经历几“难”。
到了这个点上,我和创编团队们就围绕“深圳遇难”这个核心词展开头脑风暴,并运用思维导图记录这个过程。
最终剧本中设置的一“难”,既有趣,又与名著贴切。(见下文剧本节选部分)
空姐:各位长老,你们托运的行李存在问题。
唐僧:神马问题?
空姐:存在危险物品。
八戒:难道是我的九齿钉耙?
悟净:难道是我的降妖宝杖?
空姐:这些都不是最严重的,现在飞机的货仓已经被一根大铁柱占满啦!
师徒齐:啊!!!
八戒:大师兄,沙师弟,刚才师父在飞机上睡觉,我们仨在斗地主。
悟净:每次都是师兄当地主,我俩一出牌,师兄就说…….
八戒、悟净齐:大!大!大!
悟空:不好,我的金箍棒!
创意的剧本编写是建立在对名著本身的熟练阅读之上,只有读得透彻,才能编得精彩。
如何在编演中融入深圳元素,创编团队又一次展开了讨论。最终决定让悟空、八戒、悟净各自拥有一样具有深圳特色的“神器”。
师徒要出行,孙悟空叫来了“悟空专车”;师徒要连线,八戒拿出了“华为Mate猪”;师徒要取回度牒,悟净派出了“大疆悟净号”。
“师徒取经过深圳,深圳制造助圣僧。天竺取经明日回,定居深圳梦成真!”剧本结尾的这首打油诗,高度凝练了主题,让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和深圳这座城市的亮点融合在了一起。
读是为了更好地演,演促进了深度的读。边读边演,系列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边思边演——基于生活体验的原创剧
课本剧的演出打下了基础,名著改编剧的演出积累了经验,在语文学习的进程中,舞台剧的创作无疑是难度最高的,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材料,在生活的体验中获得灵感。
红马甲是深圳义工的标志,海湾中学义工团队是深圳市宝安区优秀义工团。海湾的学生、家长、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在学校周边开展义工活动。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在深圳地铁11号线“碧海湾站”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义工服务,主要任务是给地铁站中的乘客提供咨询与帮助。
活动开始之前,我就设置了一个任务清单,让学生一边开展义工活动,一边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如记录义工服务中印象最深的人/事、遇到的最大困难、收获的最大感动等),为原创剧本做准备。
两天的义工服务结束之后,我把参与的学生聚在一起,将任务清单整理成册,从中提炼素材,搭建剧本框架。最终创编团队选取了流浪歌手地铁卖艺、情侣地铁温馨相会、北方大妈背负超大行李搭乘地铁这三件在义工活动中真实体验到的事例,串联起来创作了剧本《碧海蓝天一抹红》。
“碧海蓝天一抹红,服务大家我行动。地铁出行便你我,遇到问题找义工。”这既是义工服务时的口号,也是剧本的台词。
生活中体验,舞台上表演,两者相辅相成。生活的真实体验,给了学生更多的启发。无论是流浪歌手的倾情演唱,还是义工团队的周到服务,都有生活的影子,更有演出中的再创造。
基于生活体验的原创剧,让学生们明白生活才是舞台的源头活水,更让学生明白舞台剧的创作,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
带着对生活的体验去创作,带着对生活的见解去表演,这一创一演中,渗透着学生对舞台剧的理解。学生对于舞台剧这种综合艺术形式的思考,也更深切了。
结语
语文学习,是积跬步至千里的过程。把舞台剧的编演融入到语文学习的进程当中,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思维的提升,更是对学生素养最好的积淀。
边学边演,边读边演,边思边演,给学生创设舞台,让语文之花尽情绽开。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宝安区海湾中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