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人”的视角阅读

  解’的核心教学价值。然而,仅只是宏观意义上的剖析,却又难免丢失了‘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语文根基。”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丢失”呢?他在作品中作了这样的教学示例——抓关键句。刘老师认为,作品中的“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等四个句子,或“立足于宏观性的铭置价值而确立观点”,或侧重于分析原因,或用以凸显价值,或用来总结收拢全文。抓住了这四个句子,便即可满足“言”的学习需要,又可满足“文”的鉴赏需求。

  此种设计虽缺乏完整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却依旧能够给予语文教师以特定的思想开启。因为,这样的设计既充分考虑了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获得了语文的基本阅读能力,又获得文本的基本解读能力,同时还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习得了议论文的写作思路。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还充分契合了学生的学习期待,让他们的能力得以多方面的发展。

  在另一篇经典性文本《扬州慢》的解读中,刘老师甚至只以一“自”字立魂,就解读出文本的神韵,让学生在这“寒水的自在、自悲与自救”中感受到那“永恒的思念”“恒久的忧患”。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如果不得其法,只照着课本宣讲,学生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文本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刘老师的文本解读已经给了我们一个答案。

  (二)以“人”为本,重视文化的熏陶感染

  要让经典发挥出经典的意义价值,而不是仅限于背诵默写几个名句、翻译理解几个文段,关键在于让学生从经典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并自觉地将之转化为自身的生长养分。

  如何才能让学生开开心心地走进经典诗文之中,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呢?刘老师用独特的教学智慧为我们做出了示范:

  解读《赤壁赋》时,刘祥老师在文本中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 面对了七月十六日的圆月和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好景致,主客双方触景而生的情,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别?

  2. 客为何联想到的是曹操,而不是周瑜或诸葛亮?

  3. 苏子能体会到“客”的怅惘吗?

  4. 苏子真得什么都能放下吗?

  5.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赤壁赋》?

  这些问题,由文本而生,又慢慢走出文本之外。当第5个问题出现在语文课堂之上时,刘老师希望传递给学生的,已经不是应试能力,不是阅读鉴赏能力,而是生命的省察和未来的展望。当然,仅有这样的问题还不够,刘老师还以诗化的语言为读者创设了一条开满鲜花的生命通道,他说:

  你会品味自然吗?如果不会,那么请读《赤壁赋》。苏子由大自然而悟出的人生哲理,无疑是最好的品味自然的教科书。

  你懂得珍惜时光吗?如果不懂,那么请读《赤壁赋》。人类虽是生生不息,个体生命却需要以积极昂扬的态势存在于这转瞬即逝的过程之间。虽说是浪花淘尽英雄,但意念起处,英雄立刻重生。

  你能够在逆境中永远保持昂扬乐观的精神风貌吗?如果不能,那么请读《赤壁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从这个角度看到的是失望与无助时,不妨换个角度观看,见到的或许就是月朗风清,如沐慈悲。

  ……

  在美学上,“席勒化”主张文学创作中以抽象理想代替客观现实,“莎士比亚化”主张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原则,提倡将思想性落实到艺术性上。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和课堂教学,理应借助教师的丰富学养将文学作品的丰厚价值传递给学生,这样的价值诉求,是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使命所在。从这一点而言,刘祥老师在《赤壁赋》中所作的这些解读和设计,正是打通了文本、作者、读者、教学的内在逻辑关联,打通了学生当下成长需要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双重价值,让文本中的“人”与课堂上的“人”形成意义叠加,满足课堂上的“人”对于文本中的“人”的心理期待,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个体生存价值。这样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必然能够引发学生对于文本的生命共鸣。

  文本解读千千万,找准方向最重要。相信刘祥老师的《经典文本解读与教学密码》会给您带来一缕光亮,帮助您在文本解读和语文教学之路上走出自己的一路芬芳。

  (作者单位:江苏仪征中学)

  责任编辑 李 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致数星星的孩子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7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8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09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0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1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2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3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4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5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6页:民间声音·别让“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第17页:民间声音·“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第18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19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20页:新论视窗·师大的洗手间没有纸
   第21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2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3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4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5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6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7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8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29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30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1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2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3页:边教边悟·高三学生化解焦虑情绪“三部曲”
   第34页:边教边悟·让出课堂“C位”,赢得课堂共生
   第35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6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7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8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9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0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1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2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3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4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5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6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7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8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9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0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1页:智慧纵横·英语早读“停摆”后
   第52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3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4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美粤教学 美悦课堂
   第55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6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7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武术中的运用
   第58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59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60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1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海外撷片
   第65页:第二讲台·冬季养生首选红色食物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从“人”的视角阅读
师道情智版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41从“人”的视角阅读 2020-12-05 2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