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喜欢
这样站着,驮着我
所以他看不见我。
我还记得
直直地盯着前面
盯着爸爸看到的世界;
我在学习
吸收它的空虚,
大片的雪花
绕着我们飞旋,并不落下。
诗歌评点:这首诗歌写“雪”,但我们并不觉得寒冷,因为父亲驮着我,我靠着父亲。“白色的碎纸片”,当然写得是雪花,但这种比喻更有小孩子的气质。每一个小孩都有将纸撕碎的生活经验。结尾写大片的雪花“绕着我们飞旋,并不落下。”去“纽约”,去大城市,去“看马戏”,好兴奋,这份记忆永远定格的小女孩的记忆深处。“雪”是一个女孩和父亲活动的大背景,弥漫在诗歌中。这首诗要表达什么呢?人生之路,就是父亲一直驮着女儿前行之路,女儿在父亲的肩头学会观察、学会生活。但要注意的是,这首诗歌有一点伤感和遗憾,我们看不到女儿和父亲的直接交流,正如诗歌中说“他看不见我”,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生活的状态呢?
花园
露易丝·格丽克
我再不愿做这事了,
我再看下去要受不了——
在花园里,明亮的雨中
那对年轻夫妇正在种下
一排豌豆,仿佛
以前从没有人做过这件事,
这巨大的困难还从来没有人
面对、解决——
他们看不见他们自己,
在新泥里,开始,
没有前景,
他们身后,浅山淡绿,花团锦簇——
她想停下来;
他想继续做下去,
做到结束——
看她,正抚着他的脸颊
表示停战,她的手指
带着春雨的凉;
在细草里,紫色番红花炸裂——
甚至在此,甚至在爱的初始,
每次她的手离开他的脸
都成为分别的意象
而他们认为
他们可以随意忽略
这种悲哀。
诗歌评点:这首诗,有一处与现实生活认知不相符的地方,即“那对年轻夫妇正在种下/一排豌豆,仿佛/以前从没有人做过这件事”,不可能没有人种过豌豆。更有意思的是,这对夫妻把豌豆种在花园里,而不是种在田里,可见,他们种下豌豆也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爱,为了希望。所以,这一对夫妻在花园里种的不是豌豆,而是爱情。再看后面的写景“浅山淡绿,花团锦簇”,景色美丽,这应该是一个春天吧。但是,诗歌有一个情绪的转折点“每次她的手离开他的脸/都成为分别的意象”“而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随意忽略/这种悲哀。”这对夫妻并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手离开另一个人的脸时,就意味着分别。而作为旁观者,作为隐藏的“我”,恰恰看到了这份悲哀。正如李商隐的诗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几句和开头结合起来读,你就会恍然大悟,为什么在诗歌开头,那个隐藏的旁观者会说“我再不愿做这事了,/我再看下去要受不了”,旁观者看到了爱情和夫妻生活的美好,但也看到了离别和伤痛,只不过主人公却浑然不知。
此外,诗人的记忆力非常好,“她的手指/带着春雨的凉”,映照前面的“明亮的雨中”,所以好的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应该有连贯和呼应,而不是像三四流诗歌那样,堆砌一堆莫名其妙的意象,让人读不懂。
时间
露易丝·格丽克
总是太多,然后又太少。
童年:病中。
在我的床边上有一只小铃铛——
铃铛的另一边,妈妈。
疾病,灰雨。小狗始终在睡觉。它们睡在床上,
在床头,我觉得对于童年
它们很明白:最好一直懵懵懂懂。
雨在窗户上形成灰色长条。
我拿着书坐着,小铃铛放在旁边。
没听到一点儿声音,我让自己模仿一个声音。
没看到精神的任何标志,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