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教室,一个个少年的身体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要求他们马上静坐下来读书算题,实在是强人所难;课堂上机灵鬼和捣蛋鬼偶然开小差,总是让人防不胜防,掀起教室片刻的情绪浪潮;夏日午后,学生总会有睡意袭来,难以抵挡,也实属人之常态……我和学生有个秘密约定,如若发现大家状态不佳,我会给出一个指令,让我们的课堂进入“冻结状态”,大家不准说话不准动,在静默之间,待大家的思绪大致同频时,我们再继续接下来的课程。当然,也会出现同学们集体性的情绪低沉离线状态,这时,我会带着他们玩一些调动情绪的小游戏,帮助他们调整状态,确保思维在场。

  我们在课堂上关注学生,不只是关注他们是否人在课室,更多是关注他们是否思维在场,学生是否与教师在进行思维的同频共振。当学生集体性地出现情绪的波动时,教师需要考虑放慢脚步,通过集体性的指令,构建一个共时性的场,把学生飘飞的思绪牵回课堂现场,聚焦于当下。这需要教师有共情能力,敏锐觉察学生的状态,适时调整策略,否则在这短暂的40分钟历程中,教师极易成为杨志那般粗暴的“独行者”,即便厉声呵斥,也往往收效甚微。

  将错就错:让错误成为别样的景致

  旅途并不总是顺利,波折时有发生。旅途间路径纷繁,歧路重重,出现差池、偏离既定线路的情况亦时有发生。然而因为这意外,也许会收获不一样的景致。课堂亦是如此。

  作为引领者的教师有时由于前期准备不足,未能做好充分预测,课堂上难免发生失误,小至书写演算错误,大到课程内容准备不充分,经不起学生的推敲和质疑。这时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一时之间成为学生们审视的靶子,一定尴尬至极。这种尴尬,我也曾深有体会。我的做法是不掩饰,不推脱,真诚地承认自己的失误,向学生道歉。我曾看过一篇文章,一位教师将课堂上自己的无意之错,对学生称作是自己有意设置,虽缓解了一时的尴尬,但事后内心始终不安,为自己的不坦荡而惭愧。由此我深受触动,领悟到化解课堂意外与矛盾的一切技巧都需要建立在真诚之上。

  对于自己一时解决不了然而有价值的意外难题,我邀请学生共同协商,如若无果,便留置课后细加研讨。把主动性赋予学生,对教师而言,未尝不是缓兵之计,为自己铺设一个台阶;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新的生长点。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已实属不易,鼓励他们去谋求策略,寻求解决路径,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

  课堂上,学生有时也会出现出人意料的知识性失误。有一次,我组织同学们背诵和默写古诗,谁曾想毕业班的同学竟然会出现让人瞠目的低级错误,将《使之塞上》与《次北固山下》背得颠三倒四: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征蓬出汗塞,归雁洛阳边。面对此情此景,王昌龄和王湾两位诗人大概也会气得吹胡子了。我想,这种错误的根源在于对诗意与内涵的不理解。狠心舍弃原本计划好的课程内容,我给同学们细细讲解了为什么“征蓬出汉塞”只能够与“归雁入胡天”相对,以及这背后深远的历史渊源;并借此拓展讲解古诗课程中因理解偏差常出现的误区。对这意外而至的教学契机,我格外珍视,这恰恰是一种邀约,借此得以丰富课堂的内涵,拓宽课堂的边界。

  课堂上教师的一时失策,或学生意外出现的知识盲点,都是课堂新的生长点。教师需要保持足够的敏感性和尊重意识,无论是对其进行善意的搁置,有意的调控,还是执意的探究,最终都会将其整合为课堂资源的一部分,带来意料之外的精彩。一场旅行,往往会因为意外的景致而显得格外精彩,课堂亦是如此。

  将意料点化为别样的精彩,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修炼。首先需要有一种广阔与人文化的视角。学习绝非囿于书本静态知识与概念的复制,它更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课堂中所有的意外都隶属于我们的构建过程,本属于课堂资源的一部分。你不可能完全预料一个生动活泼的人的所思所为,对课堂中意外时刻的重视,是对“以生为本”观念的切实践行。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时刻,我们需要进行理性评估,明确其所隶属的维度,采取建设性的行动。如若是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我们可以思考如何有效地将其转化为自己的课程资源,丰富自己的课程内涵。面对学生呈现出的学习状态,我们可进行细致分析,觉察现象背后的深刻动因,获取解读学生心灵状态的钥匙,继而采取措施,谋求与学生的思维同频共振。而对课堂上出现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失误,也许都可以秉承真诚的姿态,将其铸造为自己构建知识体系和培养思辨能力的良机,这未尝不失为一种更深刻的学习。

  一节课如同一段旅程。旅行的目的不只在于抵达终点,更在于领略沿途的风景。

  师生在这场旅行间,相互呼应,彼此鼓励,虽有意外,但以欣赏的心态应对与转化意外时,意外未尝不能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作者单位:广东珠海市第五中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致数星星的孩子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7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8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09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0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1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2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3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4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5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6页:民间声音·别让“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第17页:民间声音·“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第18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19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20页:新论视窗·师大的洗手间没有纸
   第21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2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3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4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5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6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7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8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29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30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1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2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3页:边教边悟·高三学生化解焦虑情绪“三部曲”
   第34页:边教边悟·让出课堂“C位”,赢得课堂共生
   第35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6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7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8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9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0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1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2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3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4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5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6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7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8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9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0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1页:智慧纵横·英语早读“停摆”后
   第52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3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4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美粤教学 美悦课堂
   第55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6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7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武术中的运用
   第58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59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60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1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海外撷片
   第65页:第二讲台·冬季养生首选红色食物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师道情智版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46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2020-12-05 2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