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佳红
写景作文的训练,几乎每个学期的语文园地都有。可是对于爱玩乐的孩子来说,让他们静下心来欣赏大自然,无疑是个难点。很多孩子会套用一些优秀作文,七拼八凑地完成写景的习作。结尾那些赞美大自然的话,一看就知道言不由衷。
当我有了诗性教育的设想,决定要让孩子走进大自然去发现自然之美,我就开始不满足于孩子们的这种写作水平了。可是从何入手呢?重拾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法之后,我有了灵感。这个单元的习作练习,我决定让孩子进入真实的情境——观察学校的大榕树。这棵大榕树就在学校大门旁,生机勃勃,枝繁叶茂,可孩子们似乎从未留意。我决定就选它了,引导孩子们观察、感受、发现、交流,看能否写出有生命力的作文。
周五第二节课时,我大声宣布:“同学们,下节课在大榕树下上课!想去吗?”
“耶!”“想去!”“我要去!”孩子们都欢呼起来。
我带孩子们来到操场。想让他们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校门口的大榕树——这个陪伴我们多年却不被孩子们注意的生灵。
我带孩子们站在离大榕树几十米的地方,让他们远观大榕树的样子。
“榕树像一把巨大的绿伞!它能为几十个人遮阳,真大呀!”
“阳光是穿过一丛丛的树叶洒在地上的。”
“你们快来看呀!榕树的叶子在阳光下是透明的!微风吹过来,树上好像有很多小精灵在跳动!”
“我怎么从没注意过榕树整体的样子,原来它这么大!在阳光下这么美!”
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说着。
随后,我让孩子们走近一些,自由观察这棵大榕树,继续和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孩子们开心地东看看,西瞧瞧。小涵竟然找到一只嫩绿的毛毛虫,去吓唬另外几个女生,还让小毛毛虫在自己手心爬来爬去,说感觉痒痒的,甜甜的。
接着,我开始用五维观察法教孩子们,即调动自己的五官去感受大榕树的样子和姿态:“请你们闭上眼睛,安安静静地站在大榕树下。仔细听。”
孩子们就站在大榕树下。有的孩子扬起了头,很专注的样子。或许,此时他们能感受到风轻柔拂过,能感受到一点榕树下的阴凉吧!
“你们听见了什么呢?”
“我听见微风轻轻吹过树叶。”
“我听见树叶发出很小的沙沙声。”
“还有呼吸声。”
我接着说:“伸出你的手,感受一下。”我让孩子们去触摸榕树的树干、树根以及落在地上的树叶。
“树干好粗糙呀,硬硬的,叶子是滑滑的。”
“老师,这些树根长得太奇特了,居然不在地底下。它们盘根错节,好像大脑里的通道,通向各个地方。”
“树干上面凹凸不平,好像是圆柱体外面又长了很多奇形怪状的管子,树干和树枝像粘在一起了似的。它的皮就像历经沧桑的老人,皱纹好多。”
“我捡到一片树叶。树叶的纹理好精致呀!这么小的叶片却有这么多的丝线埋在里面。这些纹理是怎么长出来的呀?真奇妙!大自然就像个雕刻家。你看榕树有这么多的叶子,这么复杂的树干和树根,要是让我来雕刻呀,我会自刎,因为这太累啦!”
孩子们听了欣欣的话都嘻嘻地笑起来。
“榕树长了好多胡子,胡子一丝一丝地垂下来,有的胡子落在地下又会变成根。真好玩。”
“说它是树爷爷吧,可它又显得生机勃勃,不老。可它为啥长胡子呢?”
“你觉得是胡子,榕树可能觉得那是头发呢!”
孩子们兴奋地描述着自己看到的各种景象。
我问:“你们能闻到什么呢?尝到什么呢?能联想到什么?”
“我好像听见树叶挨在一起说悄悄话,当春风吹来的时候,他们就热烈地鼓掌!”
“我仿佛听见树干上的年轮说,我记录了岁月的痕迹。”
“榕树说,我头顶着蓝天,脚踩着大地,我为大地留下阴凉,带来清香。”
……
孩子们按照我的提示一点点地感受着,交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