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倾泻在树冠上,树叶闪耀着晶莹的光。孩子们团在树荫下轻声交流着,与伙伴,与树根树干树叶。大片的绿色下,是生动的笑脸;浓密的树冠下,是好奇欢悦的眼睛。
这个场景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也印在孩子们的心里。
眼看下课铃要响了,我让孩子们席地而坐,问道:“同学们,今天你们有哪些发现?”
“我发现这棵树很神奇,长着长长的胡子、茂盛的枝叶。它和其他树不一样,有一种蓬勃的美。”
“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这棵树。今天把五官都加入进来观察,才发现它真的很美很神奇。”
“我发现在太阳下很热,在这棵大树下就很阴凉。这棵树有一种让人很舒服的气息,给人美的享受。”
我赞赏着孩子们的发言。最后总结道:
“同学们,这棵树在建校不久就种下了。同事告诉我,那时候它只是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可是现在,枝繁叶茂,就像一把巨伞。它是怎么长大的呢?人,是不可能帮它长大的。你们看,它的枝叶在空中,接受阳光雨露的滋养,也接受狂风暴雨的袭击;它的根深入到泥土中,汲取各种生长所需。而它的枝干连接着这两个部分。大自然这个奇妙的大系统运转着,不断给予它生长的养料。你们能想象围绕这棵树,这个系统是怎样运转的吗?根将泥土里的营养成分吸收,然后运到树干,树干传到枝叶,它们各自也要变大变粗,长成不同的颜色和质感,阳光雨露又会通过枝叶进行光合作用……那是多么复杂而和谐的场面呀!设想一下,将这个过程用3D场景来表现,需要多少程序!该多么壮观呀!可是,我们没有为这个过程付1分钱。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它一点一点地长成这么复杂的结构和图案,默默地给我们美的享受,也给我们带来阴凉。当我们真切地去感受到它时,它的神奇才会向我们敞开……”
我这样说着说着,自己感动了,孩子们也被深深地触动。
随后我们回到教室,让孩子们将刚才观察到的、感受到的一一写下来。孩子们马上拿起笔,安静地写起来。
因为有了这样细致的观察,孩子们这一次的作文都写得很生动,和以前的写景作文相比,一下子有了质的变化。最重要的是,与大榕树的这次亲近,似乎打开了他们感受自然之美的窗户。
欣怡在作文的结尾这样写道——
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大自然的伟大。造物主是如何工作的呢?这样一棵树都被这样精心雕刻了,那自然界还有那么多树,那么多花朵呢!真心为自然的美丽和伟大而感叹。
小皓的感叹是——
之前从来没有注意这棵树。原来大自然的美一直存在,而我们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这句话,后来在孩子们的作文中频频出现。
是啊,美无处不在,孩子们需要的是发现美的慧眼慧心。
因为这些深入细致的观察,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神奇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学写景的文章或者写这类作文的时候,孩子们的发现就丰富了,情感也细腻了。
从榕树这里,孩子们打开了进入大自然的一个小窗口,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随后,我开始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提点:
“自然之光”这个单元的总结分享课上,我让各个小组展示自己对大自然的感知。有的组从课外找到大自然的图片,给大家欣赏;有的组出示与大自然相关的诗文,朗诵给大家听;有的组展示几个同学在大自然里拍下的各种照片。而每个组都用自己的原创诗歌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情感进一步升华了。
听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深情表白,我也被深深触动。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斯宾塞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用诗一般的语言,赞颂大自然的神奇美好,称大自然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受这篇文章的启发,我写下这首诗读给孩子们听,作为这个单元学习的小结——
最好的老师
最好的老师
他的课本无所不包,浩瀚无比
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他的课堂幻化无形,活色生香
玄妙深邃却又轻松随意
不发指令也能带你进入知识领地
不动声色也能让你领略生命真谛
微观奇妙,宏观奥秘
在他的指尖运转
时空流传,生命际遇
在他的谈笑间上演
…………
他会教你一辈子
不知疲倦 无怨无悔
与你相守 无止无息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这首诗。
我盼望,经过这一系列的学习,自然之美向孩子们徐徐展开,定格在他们心里。
(作者单位:广东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小学部)
责任编辑 晁芳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