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上一页3   4下一页  
 
标题导航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气。在齐邦媛的记忆里,父亲一生都是温和洁净的君子,直至晚年腰板始终挺直不弯。

  书中有几处细节,令人感佩不已。

  一是父亲对孩子的品格教育。为了不让孩子养成炫耀的习性,严令拒绝让子女搭公务车上学;在带领师生逃亡途中将儿子赶下车,要求其与其他学生一样步行;齐邦媛考入武汉大学后,父亲临别时给了她一笔“惜别费”,并告诫她,如果有男生请吃饭应设法还请,不可以占小便宜。

  二是父亲非常重视孩子读书。1938年,父亲带着齐邦媛由重庆出发到沙坪坝上中学,6年的南开教育使她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心智开展,奠定了一生积极向上的性格,打下了一生读书为人的基础。

  读大学时,齐邦媛在家书里兴奋地提到“读书会”,父亲在信中嘱咐:“……吾儿生性单纯,既对现在功课有很大兴趣,应尽量利用武大有名的图书馆多读相关书籍,不必参加政治活动……吾儿只身在外,务望保持健康,面临任何事时都必须沉得住气。”而齐邦媛担心重庆失守找不到回家之路时,父亲在快信中如此安慰:“……吾儿随学校行动可保安全,无论战局如何变化,我在有生之年必能找到你。”

  见字如晤,父亲的书信越过战火传来信心,给齐邦媛莫大的慰藉,多年后她仍能字字默记于心。在她成长的关键时期,父亲在餐桌上、火车上与其交流,分享人生经验,既为之解惑,又开阔她的眼界,历练她的人格。正因有这样的父亲,给齐邦媛积极的影响,使其在今后的困厄时期能坚守本分,认真而勇敢地做出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比如顶着巨大的压力修订国语教材。

  遇见这样的父母,是齐邦媛的幸运。对于广大学子而言,得遇良师,亦是人生的大幸运。在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知识分子为了薪火相传,为了保留中华文化的血脉而弦歌不辍。齐邦媛笔下那一连串风云人物,可歌可泣,在黑暗迷茫的夜空中点亮一盏盏明灯。

  比如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一直宣扬“中国不亡,有我!”的精神;国文教师孟志荪的国文诗词课令人沉醉,奠定了齐邦媛的国文功底;最令齐邦媛难忘的还是在武大遇见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

  朱先生慧眼识英才,亲自劝齐邦媛转系,并担任她的导师。朱先生至情至性,在英诗课上教华兹华斯的《玛格丽特的悲苦》时,念到最后两行,“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却无人开口说话”。他的课堂培养了齐邦媛的英文鉴赏能力和文学品位,齐邦媛深情回忆:“心灵回荡,似有乐音从四壁汇流而出,随着朱老师略带安徽腔的英国英文,引我们进入神奇世界……英文诗和中国诗词,于我都是一种感悟的乌托邦,即使是最绝望的诗也似有一股强韧的生命力。”

  得知张大飞殉国时,她在悲痛之余脑海中浮现的是惠特曼的《啊,船长!我的船长!》,那强有力的诗句寄托着她无穷的哀思;晚年突遇车祸,巨大的疼痛连止痛针都失效了,她靠自己的心智和背诵诗歌来度过漫漫长夜,“当我灵魂暂息,我已无尘世忧惧”。华兹华斯的诗句给予她无穷的力量。

  “文学不能重建城邦,但是它安慰,甚至鼓励,用各种方式重建自己一片天的有志气的人。”齐邦媛讲这话是有底气的。文学是她毕生的志业,她教授文学、编辑文学,孜孜不倦地写作,得益于年轻时老师们潜移默化的文学启蒙。

  书中有一段描写朱光潜先生的文字,让人见识到灵性教育的美:

  那时已秋深了,走进他的小院子,地上积着厚厚的落叶,走上去飒飒地响。有一位男同学拿起门旁小屋内一把扫帚说:“我帮老师扫枯叶。”朱老师立刻制止他说:“我等了好久才存了这么多层落叶,晚上在书房看书,可以听见雨落下来,风卷起的声音。这个记忆,比读许多秋天境界的诗更为生动、深刻。”

  齐邦媛大学毕业后,23岁的她辗转流亡台湾,经历了迷茫与孤独,一直没有放弃做学问的梦想,在知识的天梯上不断攀登。在生活艰难困顿的时候,她始终没有抱怨,没有退缩,在生活的大舞台中锻炼自己、挑战自我。她平实地记录自己的奋斗与成长,女儿,相信你读过后一定会深受触动,内心充满温暖、希望和力量。

  齐邦媛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我的人生原则是,不抱怨,不诉苦,自己的人生不需要不断地向别人解释,这样太辛苦了,也没有具体的意义。不论在什么环境里,我都会竭尽所能,毫不抱怨地把事情做好。只要自己了解自己的选择,无愧于心才是最重要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个人的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我们从文字里目睹了生离死别,感受到家国伤痛,深刻地体会到爱、悲悯、纯洁与担当。女儿,你在和平年代读过齐邦媛先生的成长故事,满怀敬意之外,可以想想自己的人生,将来面对生命中的挫折时,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吧。

  老爸

  2020年10月11日

  (作者单位:江苏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页:封面
   第02页:封二
   第03页:开卷视点·致数星星的孩子
   第04页:目录
   第05页:目录
   第06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7页:改写人生·仰之弥高话恩师
   第08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09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0页:走近名师·恩师秋实
   第11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2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3页:资教通鉴·让“劳动教育”成为“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
   第14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5页:资教通鉴·同事“失眠”为何故?
   第16页:民间声音·别让“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第17页:民间声音·“想象力跟不上科技”当反思功利教育
   第18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19页:新论视窗·儿歌与儿童诗宜分清
   第20页:新论视窗·师大的洗手间没有纸
   第21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2页:新论视窗·我们应该怎样继承生活教育
   第23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4页:别样课堂·关于戏剧的心灵之旅
   第25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6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7页:别样课堂·当教育戏剧邂逅绘本故事
   第28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29页:别样课堂·舞台上的语文课
   第30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1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2页:别样课堂·虚拟博物馆:点燃学生探究历史的火把
   第33页:边教边悟·高三学生化解焦虑情绪“三部曲”
   第34页:边教边悟·让出课堂“C位”,赢得课堂共生
   第35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6页:边教边悟·《项脊轩志》细节描写的秘妙
   第37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8页:学子点击·实践叙事:心儿在园子里飞翔
   第39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0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1页:一页书香·从“人”的视角阅读
   第42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3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4页:往事今说·诗的见证
   第45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6页:智慧纵横·三个锦囊,化解课堂“意外时刻”
   第47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8页:智慧纵横·大榕树下
   第49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0页:智慧纵横·丢失的饭卡
   第51页:智慧纵横·英语早读“停摆”后
   第52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3页: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第54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美粤教学 美悦课堂
   第55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6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基于项目式学习(PBL)模式 促进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
   第57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武术中的运用
   第58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59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60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1页:广州市百千万第三批小学名教师培养成果展·小学科学实证意识的实践研究
   第62页:第二讲台·说法·数字
   第63页:第二讲台·流行语镜像中的文化面相(二十一)
   第64页:第二讲台·海外撷片
   第65页:第二讲台·冬季养生首选红色食物
   第66页:幽默谐趣·并非戏言
   第67页:封三
   第68页:封底
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师道情智版家事如风·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53时光深处流出一条宽广的河 2020-12-05 2 2020年12月0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