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广东卷写作题中包括了15分的基础写作,目的是要检测考生最基础的书面表达能力,如用词的合理性、句子结构的复杂度、语法运用的正确性、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句子之间的连贯性等。作为长期奋战在第一线的高三老师,笔者总结出基础写作“五步”写作方法,并以历年高考基础写作题为例进行分析,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步骤一:认真审题,分析文体,确定时态。
2009—2012年广东省高考基础写作都属于报道类应用文体,包括采访报道(2009年)、禁烟报道(2010年)、图书信息以及相关报道(2011年),2012年是人物介绍的校园报道。根据应用文体的特点,文章应以一般现在时作为主导时态。如:2010年高考禁烟报道的基础写作,可以使用一般现在时态表述禁烟时间、禁烟内容以及禁烟的相关数据。当然并非整篇文章只能使用唯一时态,部分细节信息可以根据具体的时间状语,考虑用一般过去时态。如2009年高考基础写作中的第一个信息点:上周末,我采访了眼科医生王教授,进行了关于我国中小学生近视问题的采访。这个句子应该根据它明显的过去时间状语采用一般过去时态:Last weekend,I had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Wang,an eye doctor, concerning the issue of short-sightedness of school children in China.
总体而言,如果是记叙文,一般采用一般过去时态或者根据具体的情况使用过去的某种时态,包括过去进行时态、过去将来时态与过去完成时态等等。如果是说明类的文体,考虑用一般现在时态为主。当然如果谈及某个地方或者某个人物的历史,我们可以考虑用一般过去时态。也有可能是展望某个地方的前景或某个人物的梦想,就需考虑用一般将来时态了。如果是议论文,应当用一般现在时态,因为有些事实、观点或者看法是恒定而没有改变的,用一般现在时态为佳。
步骤二:根据考题的中文写作信息进行五个句子的整合或者分拆。
笔者特别强调根据中文写作信息直接划分为五个句子是为了避免信息点的遗漏。整合或者分拆句子的原则是相关信息点合并,每个句子必须至少包含一个重要的信息点。2007年至2012年的基础写作信息点都较多,大部分都在8个信息点左右。这点与命题者的思路相关:较多的信息点促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并列句式或者从属句式,注重篇章效果,适当运用相关的连接词,能展示学生的谋篇能力。现在,笔者以2010年高考基础写作题为例,阐述此部分的解题思路。
(2010广东高考)以下是一则关于中国政府决定禁烟的报道的主要内容。
内容:公共场所禁烟
实施时间: 2011年1月1日起
实施范围:全国
目标:所有室内公共场所无烟
措施:张贴禁烟标志
相关数据:
(1)吸烟人数:约3.5亿
(2)分布:男性75%;女性25%
(3)受二手烟影响人数:约5.4亿
(4)因二手烟死亡人数:超过10万/年
?鄢二手烟:second-hand smoke
[写作内容]
请根据以上内容给学校英语墙报写一篇通讯,内容包括:
1. 禁烟决定的内容及实施的时间和范围;
2. 目标和措施;
3. 相关数据。
[写作要求]
只能用5个句子表达全部内容。
[评分标准]
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结构连贯。
思路分析:该题为应用文中的通讯报道。试题详细地给出了内容要点,属于控制性写作。这次的写作主题是“禁烟通告”,并且要求考生阐述与之相关的信息。根据信息点的相关性以及信息点内容的多少,可以考虑划分成以下5组信息点(当然,这并非是唯一方式,仅供参考)。
第一句包括实施内容、时间和范围:201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进行禁烟;
第二句内容是实施目标以及措施:通过张贴禁烟标志,在所有室内公共场合实现无烟;
第三句包含数据(1)(2):全国吸烟人数约3.5亿,其中75%是男性而25%是女性;
第四句包含数据(3):受到二手烟影响的人数约为5.4亿;
第五句包括数据(4):每年因二手烟死亡人数已超过10万人。
笔者认为一定要在审题时把五组信息点划分出来,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信息点遗漏,还可以使信息点平衡,每个句子包括一个重要信息点,使文章可以彰显作者的整体谋篇能力。
步骤三:根据五组已经划分好的信息点,从句子层面思索,进行翻译。
这里笔者特别强调绝对不可词对词进行翻译,这样容易造成中式英语。最好的做法是根据句子的意思,从句子层面考虑使用恰当的句式、短语或者具体的词汇去表述。如果能关注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