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电池反应的△H= ;碘电极作为该电池的
极。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考查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题目,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原电池等相关知识。这类题型的主要特点是,以物质及其化学反应为载体,来考查有关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的应用。
【解题思路】本题有几组信息,每组信息都蕴含着潜在的规律,蕴含着解答问题的玄机。下面根据问题顺序进行分析;
问题(1):需要把两个反应弄明白,两个反应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第一个反应的生产物I2是第二个反应的反应物,第二个反应的产物I-又是第一个反应的反应物,形成了循环反应。只要溶液中有S2O32-与S2O82-,两个反应就会不断地循环反应下去;只要其中一种离子没有了,则该离子的反应也就结束了。因此,当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说明有I2生成,第2个反应结束,即溶液中的Na2S2O3已经耗尽;要确保能观察到蓝色,就一定要将Na2S2O3耗尽,则n(S2O32-):n(S2O82-)<2。
问题(2):通过一组实验来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核心思想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是,改变其中一个量而保持其它的量不变,来研究该变量对实验的影响。该实验设计是探索K2S2O8浓度改变的影响,必须保持其它物质的浓度不变(即溶液的总体积不变),故还需要加入的水2mL。
问题(3):加催化剂和改变温度,都能影响反应的速率,能影响反应到达终点的时间,但不影响反应的终点。所以,加催化剂能缩短反应到达终点的时间,降温能延长到达终点的时间。
问题(4):要计算出锂碘电池的△H,必须要利用试题给出的两个反应焓,通过运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
【参考答案】(1)Na2S2O3,<2。(2)2;保证反应物K2S2O8浓度改变,而其他的不变,才到达实验目的。(3)见图4。(4)(△H1-△H2)/2;负极。
四、领悟题中新知
有些试题在信息中隐含着新知识,就是指学生没有学过的知识,答题时常需要运用到这些新知识,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归纳、演绎、迁移等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必须先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提炼,在脑袋里建立这些新知识的思维、方法和要求,然后综合运用这些新知识来解答新问题。
【例4】(2012·广东理综,30)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 。
(2)化合物Ⅱ与Br2加成的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3)化合物Ⅲ的结构简式为 。
(4)在浓硫酸存在和加热条件下,化合物Ⅳ易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不含甲基的产物,该反应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因此,在碱性条件下,由Ⅳ与反应合成Ⅱ,其反应类型为 。
(5)Ⅳ的一种同分异构体V能发生银镜反应。V与Ⅱ也可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种)。
【题型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有机化学考查的试题,主要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式、同分异构体、官能团、化学反应以及有机合成等相关知识。这类题的信息中常出现一些学生未学过的有机物、官能团、化学反应等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答题必须要的知识,答题的关键是先要将这些知识整理和提炼出来。
【解题思路】本题的前3个问题及问题(4)的第一空,都属于有机物的常规考查题,包括从结构简式推写分子式,根据反应推写反应物、产物的结构简式,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考查。而问题(4)的第二空和问题(5)的解答,就需要挖掘其中未学过的两个化学反应的机理。
学习要讲究策略和方法,通过总结经验,发现规律,找到事物的本原,学习就会简单起来,轻松起来,也会高效起来。
(作者单位:佛山市教研室)
责任编校 李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