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请赏析“积雪浮云端”句中“浮”的妙处。(3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说说你对这首诗后二句的理解。(4分)
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宋·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
(1)说说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2分)
(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宋·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有人评说上片写到的“轻别”是本词抒情达意的根本,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作简要说明。(3分)
(2)请赏析词的结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妙处。(4分)
4.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元·乔吉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露华零梧叶无声。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凉月三更。
(1)请尝试列出能直接扣合这首小令题目中“秋夕”的意象。(不少于三个)(3分)
(2)“露华零梧叶无声”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4分)
5.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梅花 宋·林逋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1)说说全诗是如何扣合题目“梅花”来写的。(3分)
(2)试简要赏析此诗颔联的“才”、“忽”二字的妙处。(4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试依据诗的颔联简析停船盱眙的原因。(3分)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1)诗的前两句细腻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微妙变化,请作简要说明。(3分)
(2)有人评说此诗后两句“又”字最为传神,试作简要分析。(4分)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说说诗的二三联是如何表现主题的。(3分)
(2)“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曾有诗评称为“千古绝调”。说说这二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 行 [清·广东番禺]张维屏
风里村舂未肯停,隔林灯火远逾青。
野田月落路能辨,荞麦一畦花似星。
(1)试简析“荞麦一畦花似星”的妙处。(3分)
(2)说说全诗是如何扣合题目“夜行”来写的。(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