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 黄仲则
深怕数秋更,况复秋声彻夜惊。第一雁声听不得,才听,又是秋虫第一声。
凄绝梦回程,冷雨愁花伴小庭。遥想故人千里外,关情,一样疏窗一样灯。
(1)作者为什么说“第一雁声听不得”?(3分)
(2)有人评说词的下片“一样疏窗一样灯”一句最妙,你是否同意此说?试作简要说明。(4分)
1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简析“千家笑语漏迟迟”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说说诗的三四两句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孤独感的。(4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注]鹣鹣:比翼鸟。
(1)有人评说此词“只向从前悔薄情”一句“悔薄情”最妙。也有人评说既是当初情薄,何来今日刻骨铭心的思念,显是一处败笔。试结合词的上片谈谈你的看法。(4分)
(2)试简析末句“泣尽风檐夜雨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山居自乐 元·孙周卿
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注]山中宰相:指陶弘景。他隐居句曲山中,礼聘不出,武帝到山中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1)说说这首元曲是如何体现“山居自乐”的?(3分)
(2)雅俗共赏是这首元曲的一大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1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宋)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譹?訛双语燕,宝甃?譺?訛杨花转。几处簸钱?譻?訛声,绿窗春睡轻。
[注]?譹?訛玉钩:指帘钩。?譺?訛宝甃:井壁的美称。?譻?訛簸钱:古代一种游戏,以掷钱为赌。
(1)此词写“静”意自有妙趣,请分别从上下片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2)陈克词风清丽婉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譹?訛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譹?訛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譺?訛分(fèn):情谊。?譻?訛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1)试简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2)请从“正反相生”或“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诗歌的前四句和后四句。(4分)
16.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昭君怨·春望 [宋]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莫把栏干频倚”?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17.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少年·别历下① [宋]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②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③园林溪绀④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⑤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①历下:山东历城县。②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③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④绀:红青色。⑤刘郎:唐代刘禹锡,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1)“只高城人隔”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说明。(4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3分)
18.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本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4分)
(2)本诗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分析。(3分)
19.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1)诗歌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诗人为什么要在梦中苦苦追寻梅花?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20.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