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诗的开头写这次出行是在雨中赶路,长途出行又恰逢阴雨,这是十分令人懊丧的。但下句突然一转,天开云散,天气突然放晴,赶路者的烦闷心情,也从而被一扫而光。后三联写出了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表现了途中的惊喜愉悦。
19. (1)如果说首联是一个远镜头,展示了一幅很有诗意的背景画卷,那么颔联就是近景的特写。一位风尘仆仆的诗人策马而来,他已经奔走了几千里地,面对这突然出现的山乡幽景,他不由自主地勒马慢行,原来诗人不远千里苦苦追寻的就是山坳里这几朵早开的梅花。
(2)梅花在这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是诗人理想和情操的象征,诗人借追寻梅花表示了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表达了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20. (1)此曲描述了作者以往的一些经历,是用一些情节性的片段来营造了悲凉、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迟暮之年,回首一生的荣光,无限感慨;如今孤寂落寞,想寻同道中人之情。
(2)①借代:“燕月歌声”指在大都任翰林学士期间一段清闲高雅的生活。 “吴霜鬓影”指出任江东廉访使的一段生活,江东(今江苏一带)为古吴国地,此时作者已渐近晚年,所以他说自己的双鬓已渐渐被吴霜染白了。“十年书剑”句:想起十年来的宦游生活,不禁感慨万端。书剑,携书带剑,指在外宦游。
②用典:意谓自己已有弃官还乡的想法。晋代吴地人张翰到洛阳做官,有一天刮起了秋风,他忽然想起了菰菜、莼羹、鲈鱼脍等家乡味,于是立即备车回家。(见《晋书·张翰传》)
③化用:“一曲琵琶”,白居易贬官到江州,一次去江边送客,碰到一位琵琶女。听了她绝妙的演奏以后,很有感慨,于是写了一首《琵琶行》送给她。“月明江上别湓浦”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住近湓江地低湿”。表达诗人想寻同道中人,落寞孤寂的情感。
21. (1)上阕通过对落叶、寒夜、门帘、楼阁、银河、月亮等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2)词的上阙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纷纷坠叶飘香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将这些轻细的声音听出来,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传达着词人落寞的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触发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 下阙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词人只好借酒浇愁,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化作了眼泪。词人无法入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在心头萦绕。词的下阙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22.(1)对比。首联以贫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上的满足安乐进行对比。颔联宁为“闲吟客”与怕作“窃禄人”对比,就算做一个吟啸山林的隐士,也不愿做一个吃白食的庸官。从而突出表现了诗人虽然生活穷困潦倒,却依然坚守高洁的情操。(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2)全诗刻画了一个身处晚唐离乱之世,有志屈而不能伸的诗人形象。(2分)前两联突出表现了诗人虽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却仍具有“乐于贫”的高尚节操;(1分)后两联通过“未能忘救物”“世情不容真”,抒发了一个敢说真话的“白发逸人”在乱世中的无奈、悲愤之情。(1分)
23.(1)本诗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首句“海燕西飞白日斜”看似写的是日落西山,海燕西飞,实际上写的是在长安“卜居不遂”的客人,是以燕喻人,形象地写出了客人想居住长安却“不遂”,只得“薄游汧陇”。
本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楼台深锁无人到”与“有客卜居不遂”形成鲜明对比。想在长安创出一片天地的士子无寄身之地,但权贵修筑的豪华府宅却是楼台深锁,无人居住。通过对比写出了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从而寓藏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2)人物形象:本诗通过海燕西飞的比喻手法写出了一个想在长安创出一片天地却无落脚之地的落寞无奈的士子形象。(2分)
观点态度:本诗通过“楼台深锁无人到”与“有客卜居不遂”的对比,以及豪门深院中名花寂寥地盛开、凋谢,无人观赏的描写,描画出一个问居不成的士子的无奈黯然的心境,作者选取楼台深锁的景象含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抨击态度,(1分)同时也暗示出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逐渐衰微的观点。(1分)
24.(1)作者不断描述自己乘船所经过的地方,表明旅途之远,形色匆匆的情状,突出了流徙天涯,羁旅思归之情。
(2)诗作气象雄浑,意境壮阔,笔力劲健,思绪悠远。诗人把心灵的触角从眼前景、身边事伸向广阔的时空。在结尾处点题,乡思渺渺,感慨无穷,将许多情味借夜深灯影来传达,引人遐思远想。
25.(1)从标题“江天暮雪”四字看出,作者正是从这四方面来描绘大江雪景的:一二句写出构成这幅画中“如玉般的雪花”、江岸与河洲变成白茫茫的景象,三四句写大雪时无雁影、千山万壑披上银装如同“晨晓”的景致,后两联写大雪暮色时分渔翁该回去的情景。这四联围绕题目含义,来展示江、天、暮、雪的图景的。
(2)从整首诗歌来看,题目中的“雪”贯穿全篇,使主旨显得鲜明的。其中的雪景、渔翁和远近、上下景色,江、天、暮都围绕雪来写。诗歌虽然没有“雪”字出现,却又处处紧扣它来行文。这样写,显得十分巧妙、含蓄。
责任编校 彭 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