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琨
居家劳动,是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居家劳动教育并非简单完成家务劳动,而是从家务劳动中获得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换言之,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一样,是需要通过精心设计的教育活动,且活动应具备情境性、问题性、操作性等,而这与强调在一种真实学习情境下,获得知识、经验及技能的项目式学习(PBL)模式有一定的相似性。疫情期间,笔者采用项目式学习(PBL)模式来开展小学生居家的劳动教育,探索有效的在线教学策略,提高小学生居家劳动教育的质量;在后疫情时代,学生居家劳动依然是劳动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上述教学模式同样不会过时。这里提出笔者的一些经验和思考。
一、设计项目主题,确定具体任务
PBL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现实问题,获得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我区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形成了比较成熟的“7+7”教学模式,第一个“7”是指综合实践活动按主题实施的7步骤;第二个“7”是指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7环节,即置身合理情境、分析典型案例、明确活动任务、分组协作活动、汇报组内所得、评议汇报情况、共同总结反思。为了让区内教师更容易运用PBL模式,在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探索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以往研究者对PBL模式流程的研究,提出以下PBL模式的开发流程:1. 创设问题情境,责任担当意识;2. 设计项目主题,确定具体任务;3. 拟定计划任务单,学用思维图;4. 收集资源,整合运用实践;5. 小组合作,成果梳理;6. 交流分享,反馈评价。
PBL模式以驱动性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的一切学习内容是以驱动性问题为主轴架构的,运用PBL模式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首先就要确定劳动教育的主题和主题以下系列的问题任务,基于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劳动教育发展的认知性目标、参与性目标、体验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创造性目标,以明确的问题设计为导向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