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余仙
STEM教育理念是目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理念改革和更新的重点,以“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四个方面的素养为核心,构建跨学科、交互性的人才培养观念体系:让学生通过科学认识世界,通过数学这一基础工具推动技术和工程,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在社会意义层面,STEM教育是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回应技术时代社会挑战的重要实现方式之一,将STEM理念融入中小学课程中尤为重要。
课例研究植根于课堂,是一种通过课堂设计、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总结等对该课堂过程进行改进和研究,以供合作共享的课程研究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磨课、课后研究的方式,不断改善教学设计、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以总结经验,为后续教学或者他人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以小学科学课的课例研究出发,探索在STEM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如何进行课例开发和研究、如何在课例研究的全过程各环节融入STEM教育理念。
一、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过程,走好课例研究的第一步
首先,在教育教学方法层面,要以STEM理念为指导,形成跨学科、活动型的方法体系。
第一,注重不同学科的整合逻辑和交互设计。STEM教育注重四个学科的交互设计,弱化学科之间的边界,以跨学科的视角培育科学技术人才。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唯一的“理科”课程,融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