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使孩子了解爸爸妈妈在孕育过程中为自己的付出,所经历的艰辛以及所体会到的幸福和期待。情感是情境教育的命脉。在这项活动中,生命的诞生以一种真切可感的方式,浸润儿童的心灵,滋养儿童的情感,学生目之所及、笔力所画处,感同身受,情绪体验逐渐丰盈,情感愈加丰富。
教育是创造记忆的过程。教过的知识学生迟早会遗忘,但这趟感悟生命历程之旅的感受他们会一直记得。
二、注重价值引领,温暖生命体验
记忆之所以能够成为教育,关键是附着于记忆之上的教育意义。无意义的记忆和无记忆的意义一样,不足以语教育之道。所以,我们的十岁成长仪式,既要让学生记忆深刻,更要让它蕴含教育意义,感恩、责任、担当,应是仪式的核心主题。
1. 一个年轮——珍藏生命力量
人的生命成长,或快或慢,都是成长的姿态;故事或悲或喜,都有感人的力量;时光或暗或明,都属生命的色彩……我们借鉴心理学相关理论,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回忆生命历程,每两年选取印象深刻的事件填进生命年轮。这是对童年生活的梳理,更是对平凡时光的发现,发现那些湮没在时间里的闪光,为成长积蓄力量。
你看,孩子给自己提取的生命宝藏有:
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上次拔牙一样坚持到底;学习也得像骑自行车一样一遍遍地练习,才能成功。做事情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爸爸妈妈认为我是一个专注、上进的孩子。我也觉得自己心地善良,能微笑着面对生活,很棒哦!
…………
学校要发现外在教育要求和儿童内在生长需求之间的契合点,让儿童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思考生活,思考生命成长,主动积极地构建个人的成长年轮和生命理想,洞察自己的内心。
2. 一份账单——感受养育之恩
同学们认真地回忆十年来家长对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并凝结成一个个数字,落在这份账单上。了解亲人的生日,算一算自己的教育经费(学费、兴趣班、特长班的费用),生活支出(衣食住行、旅游等费用),还有其他支出(医疗、保险费用等),最后再估算一下十年来一共用去的费用。庞大的数字,让学生震惊。是的,时间可以计算,费用可以测算,但父母的爱,又岂是一串数字能够承载的?
学生在统计账单后写下了自己的感悟,有的说:“我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辛劳苦累,他们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他们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不求回报,让我泪目。”有的说:“我觉得爸爸妈妈在我身上付出了很多,我以后要学会自主学习,不给父母添乱,努力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有的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爸爸妈妈给我们创造了幸福的生活,我也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他们幸福快乐!”……学生的感悟,字字皆真情,更重要的是,他们从认知自觉、情感自觉、意志自觉走向行为自觉!
3. 一封家书——静享纸短情长
在孩子第一个整十岁生日之际,父母的心中一定满是欢喜与激动。我们邀请学生的父母为自己孩子写一封生日祝贺信,寄到学校,让学生体会收到父母亲笔信时的欣喜,感受父母在字里行间表达的祝福与期望。
学生在成长仪式中现场阅读,家长们的用情至深让孩子们泪花涟涟。我们把信与出生故事装订在一起,取名《纸短情长》,留作孩子成长的纪念。
仪式,天然具有价值感,自带能量。与价值渗透相关,情感体验是学校仪式教育的重要路径之一。没有情感的触动,教育就不会真实发生。读信环节,是情感触动的时刻,也是教育发生的时刻。打动学生的内心,才可能具有持久的影响力。
三、注重集体教育,也注重个体关怀
学校仪式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和特定程序的群体性的活动仪式。在学校场域中,仪式教育具有鲜明的集体性特征,在集体性的仪式氛围中,学生作为群体中的一员,获得集体归属感、安全感和认同感,有助于建立共同体,并在集体中获取力量。
1. 一场仪式——见证生命拔节
6月1日,我们在这个属于儿童的快乐节日里,举行三年级孩子的十岁成长仪式庆祝典礼。校园甬道上摆放“我们十岁啦!”成长手印墙,让每一个学生印刻下十岁的手印,与入学时的小手印形成鲜明对比,感悟自己成长的茁壮。大台阶上,树立着用气球装饰而成的成长大门,一个个着装鲜亮的孩子踏进去,告别往昔的稚嫩,迎向一个灿烂光辉的自己。在整个活动当中,我们与学生回顾“拾”光里的记忆——一张出生的照片,一张当下十岁的照片,让所有同学见证自己的蜕变;与学生倾听“拾”光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