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湖南教育》《中华校园》等杂志采用。我加入了泰安市手牵手孤困儿童救助团队,是桂馨基金会月捐人,经常向公益组织捐款捐物,救助一名贫困学生一年多,在学校成立了爱心社,成为接受爱传播爱的典型。我的家庭获得第十三届“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我的家风“最是书香能致远”成为典型家风的代表,被广泛宣传。
阅读、写作、学习、交流、践行,使我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充实,心态越来越好,在农村教育这片沃土上,走出了一名乡村教师的坦途。
筑梦,农村教育能够更精彩
2011年8月,我调任到梭村小学担任校长。梭村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各项条件比较薄弱,教师老龄化严重。面对这样的现状,我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我改变现状、发展学校的信心和决心。
不断的阅读、学习使我认识到:办好一所学校就要办好这所学校的特色文化,让每一名学生在这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实现人生灵魂的升华。基于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和不懈追求,基于对学校长远发展的理性认知,基于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科学引领,我与老师们一起对学校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
我们结合梭村小学的实际,重新对“梭”字进行了科学的解读,认为“梭”有“勤奋、惜时、规范、尚美”之意,因此以“梭”文化为核心,以“勤奋、惜时、规范、尚美”为校训,以“勤奋、效率、儒雅、博学”为校风,以“勤奋高效、追求完美”为教风,以“勤学上进、博学儒雅”为学风,重新设计了校徽,秉承“生活即教育”“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的教育理念。
学校文化的挖掘与彰显,凝聚了人心,坚定了信心,在“梭”文化的引领下,全校师生以“建设全国最美田园式校园”为愿景,用自己的努力与勤奋,躬身实践,以文化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进步,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
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学校要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专业成长是核心。2011年,我在学校组织青年教师成立了“青年读书会”,鼓励青年教师读书。2014年学校在“青年读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明霞工作室”,又与泰安市奥林匹克花园学校成立了成长联盟,依托这些成长平台,带动青年教师不断学习、充电、做教研,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依托“明霞工作室”,我校青年教师都在“1+1教育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先后开展了读书交流、课堂研讨、课堂微观察、外出学习、汇报培训、师德反思、撰写教学经验等活动。我校先后有一项国家级家校共育子课题立项,一项省级家庭教育重点课题已经结题,还有多项市区级课题先后立项、结题。
奥林匹克花园学校是一所优质的城市学校,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赴我校开展送课活动,我校也定期选派教师到奥林匹克花园学校参观学习,开展交流互动,对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我们坚持在学校内定期开展各种课堂研讨活动。有新授课研讨、复习课研讨、矫正课研讨、人人一堂最佳课、“说话接龙”达标课、新教师过关课、新教师课标解读课等教研活动。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教研活动,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学校的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扬和社会、家长的广泛认可。
我与同事一起依托校本德育课程,开展主题月和主题班会活动,借助凤凰卡管理制度,通过设置文明监督岗,评选学校金凤少年、惜时模范、规范标兵、勤奋之星、尚美之星等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
我们在学校里建立了绘本馆,设立了亲子阅读区、图书角,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设立阅读课,扎实推进读书成长课题实验;开设写字课,结合“快乐习字”进行写字指导;开发《弟子规》解读、路队、文明礼仪、入校、毕业、两操、感恩、诚信、钻石绣等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钻石绣、折纸、手工、剪纸、舞蹈等社团开展得有声有色,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
学生的成长不仅需要良好的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我们意识到,只有家校共育,形成合力,才能对学生的成长发挥积极的作用。2014年6月,我们学校成立了三级家委会,制定了详细的工作制度和程序,设立了家委会办公室,聘请了孙明霞、刘甜、刘琳等家校教育专家,定期召开专家报告会,开展《奶蜜盐》共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引导,改变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升了家校共育效果。家长义工、义教、评教、监考、执勤、义捐、义演、节假日家长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等家校共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