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庆功
故乡总是令人魂牵梦绕,当我站在校园里,看着孩子们绽放的笑脸,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与伙伴快乐地嬉戏,和老师一起度过难忘的课堂。此时此刻,现实和记忆总是没有明显的轮廓,我既是老师,也是孩子,在不同的时空往来穿梭——
坚守,乡村教师同样很幸福
1997年7月,我被分配到故乡的一所中学教书,我的身份也由学生变成了教师。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冒着小雨,踏着泥泞,我走进了这所刚刚投入使用的农村中学,开始了我挚爱的乡村教育生活。
一路走来,虽然世事变迁,但是我对农村教育的执着从来没有改变。我深深懂得,要做好农村教育,给学生最好的成长助力,首先要有爱心,爱学生、爱教育。其次要不断学习,做好自己,给学生树立榜样,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基于这样的认知,这些年,我始终坚持以读写为双翼,如饥似渴地投入到学习中,成长了自己,浸润了学生,让自己成为幸福的乡村教师。
我在学生时期就喜欢阅读,读了各种各样的书籍,其中尤以文学类书籍居多。工作后,阅读越来越宽泛,教育类、文学类书籍成了我的最爱。后来,全国明霞教师成长联盟成立,作为成员校的校长,在这个以读书、写作、成长为主题的教师公益组织中,海量阅读成了我自然而然的选择。几年下来,我先后阅读了《用生命润泽生命》《只为做一个良师》《海鸥乔纳森》及四大名著等几百本专业及文学类书籍,其中《红楼梦》一书我就读了12遍。特别是近三年来,为了带动学校的青年教师阅读,我坚持阅读打卡,每天阅读40页,写三五百字的感悟,截止到今天已经打卡941天。我的阅读先后经历了广泛阅读、专业阅读、主题阅读三个阶段。广泛阅读阶段,阅读文学、教育、心理学、史学、哲学等海量书籍;专业阅读阶段,以教育类图书阅读为主;主题阅读则以家庭教育类图书阅读为主。不懈的阅读开阔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对教育的认知,让我实现了专业和精神双成长。
朱永新教授说:“写作是思考的开始。”阅读之余,我还坚持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悟。早在2012年4月,我就在“1+1教育网”上注册了自己的博客,开始记录自己的教育行思。特别是2014年12月,全国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前身明霞工作室成立以后,在孙明霞老师的引领下,我更积极地写作,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自己对教育的思索,不知不觉中写了5000多篇,500多万字。2017年暑假,小宝出生后,我开始坚持给两个孩子记录成长历程。五年来,已经为两个孩子记录了80多万字。我还利用假期,与老师们一起开发了解读《弟子规》的校本课程,笔耕不辍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写作,我觉得视野越来越宽,心态越来越好,对教育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刻,对学校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大量地阅读和积极地写作促进了自我成长,那么不断外出学习与交流则开阔了我的眼界,使我对教育的思考与践行走向深远。自从工作以来,我就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先后到青岛、武汉、济南、德州等地学习交流。在这些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学习名校的管理,积极参与组织活动,参加校长论坛,主持教师分论坛。我还参加了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学习活动,例如“双周论坛”和去北京、上海、曲阜等地的校长培训。不断的学习、交流和实践,使我对教育的理解更深刻了,教育理念更新了,管理思路更加明确了,自己学校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了。
行走着,实践着,如今的我已经把家庭教育作为研究的主要方向,先后开发了十多节家庭教育指导课程,这些课程被山东省家长空间录用,让十多万家长受益。我还加入了岱岳区家庭教育讲师团,担任副团长,成为山东省家庭教育志愿者,走进学校、走进社区,通过宣讲、家长沙龙、线上讲座等多种形式,为更多的家长带去家庭教育指导。2021年7月,作为山东省智慧家长,我被山东教育电视台邀请参加家庭教育直播分享,并现场答疑。我的三篇家庭教育文章被《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秘密》等三部著作收录,多篇文章被《中国农村


